课件编号7863171

4.3物质的密度 第3课时(课件27页+教案+学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75696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质的,密度,3课时,课件,27页,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物质的密度》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3物质的密度 单元 4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第3节的内容,《物质的密度》共分3课时,我们今天讲的第三课时是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测量物面的密理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要求学生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 教师应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得出结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训练。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但本实验又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并得出结果,因此,在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例如,需要测出哪些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和器材?用什么办法来测量?以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明确实验的目的、知道实验的原理,并在实验设计中,会选择实验器材,明白实验的步骤,能及时正确地将采集的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最后得出结果。实验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掌握各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交流反馈。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2.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中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探究:通过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掌握实验步骤,进一步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规范实验操作,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 1.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2.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测量固体和液体体积以及密度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 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那么,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如何测量?有哪些方法呢?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的测量,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棱长、直径等,再利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不溶于水)体积的测量,可以借助排水法或沉坠法测出物体的体积。 学生思考回答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如何测量?有哪些方法? 温故而知新为下面的实验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 实验: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目标(1)巩固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巩固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的方法。(2)学习依据密度公式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实验一:测量石块密度1.实验原理根据?=?/? ,要测量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1)用天平或其它测质量的工具测出物体的质量;(2)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出或间接测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就可以计算这种物质的密度。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石块、水、细线。思考讨论:小石块的质量我们可以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测量呢?出示图片:排水法参考答案:小石块属于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固体,所以可以借助量筒和水用排水法测出小石块的体积。V1:水的体积;V2固体和水的总体积, V石=V2-V13. 实验步骤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②如图所示,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填入表中;③如图所示,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填入表中;④如图所示,将待测固体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填入表中;⑤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ρ= 记录表石块的质量 m/g水的体积V0/cm3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cm3石块的体积V/cm3石块的密度ρ/kg·m-3604872242.5思考讨论:在实验中能先用排水法测量固体的体积,再将固体放在天平上测量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