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畅游信息海洋 第一课:信息从哪里来———获取信息的渠道 信息从哪里来 ———获取信息的渠道 课型:新授 使用信息化手段:网络教室 授课时间: 授课总节数:1 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明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保存和传输的常用形式; 3、知道获取文字、图片、声音和影片文件的渠道; 4、会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本课知识点的学习; 通过师生互动,在适当的情境中掌握本课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与交流,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2、逐渐养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重点:获取文字、图片、声音和影片文件的渠道; 难点: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 前阶段学期分析: 《纲要》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与定义,同时对小学阶段的信息甄选和文件处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从而掌握操作技能与熟练程度。 本课学习目标: 1、能举例说明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保存和传输的常用形式; 3、知道获取文字、图片、声音和影片文件的渠道; 4、会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 本课预设的德育目标,内容和实现方式: 通过展示信息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获取信息知识的探索欲望; 通过网络搜索、自主探究、完成任务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 根据本课内容设定的主问题: 1、能举例说明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保存和传输的常用形式; 3、知道获取文字、图片、声音和影片文件的渠道; 4、会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 对主问题的讲解(步骤和设计的问题):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利用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科技手段来管理和处理信息,不仅扩展和延长了人的信息器官功能,还能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和处理信息。 凡是能扩展和延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 二、从古至今信息的保存和传输形式 1、远古时期:大多数信息无法保存———结绳记事、口耳相传,速度慢,容易出错; 2、古代:把文字和图像记录下来,但是声音和影像无法保存———飞鸽传书、邮驿送信和烽火台,传递速度很慢,只能传递文字和图画; 3、近代:可以传输声音了———邮寄信件、打电话、发电报,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了一些,但是费用较高; 4、当代:有三种渠道获取信息———直接获取、间接获取、网络获取,这些渠道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把人类带入数字化时代。 化时代的信息形式———文件 文件的生成 计算机存储信息的方式,计算机把文件以“0”和“1”组成的数字串形式保存到存储介质中,被称为“文件”。 计算机是一个比较“万能”的文件生成设备,比如数码相机、录音笔、“WPS”程序等等。 文件的间接获取:上传下载、复制、导入等等。 打开文件:当人们使用计算机中的信息时,用相应的软件打开文件,就可以把“0”和“1”组成的数字文件“翻译和管理”撑人们熟悉的形式,通过显示器、音箱或者耳机设备呈现出来。 查看文件类型和打开方式 实际上,在生成文件时,为了能够识别这些信息,信息技术设备采用了特殊的编码方式进行存储,这种特殊的编码方式被称为文件类型。 设计解决问题时,学生展示的方式: 学生操作演示; 学生小组内讨论、互相补充; 小组集体汇报、其他组补充。 根据学生展示的方式预设出追问及讲解的内容: 虽然古代的科学技术比较落后,但人们仍然想尽办法来记录和传递信息,除了以上方法,你还知道古代人们用哪些办法来记录和传递信息? 在古代,人们甚至信息的重要性,历史上有许多的信息故事,请讲给大家听一听。 课堂练习: 1、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