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74713

人民版 必修三高中历史1.1百家争鸣(共55张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60446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民,必修,高中,历史,百家争鸣,55张
  • cover
(课件网)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1 课 第 2 课 第 3、4 课 单元解读 春秋战国 西 汉 宋 明 明 清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出现.比较成熟 立为正宗.成为主流 吸收佛道.形成理学 受到质疑.地位不动 儒家思想 第1课 百家争鸣 课标内容: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趣味百家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探究:什么叫做百家争鸣? 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又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 百家:是泛指: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及思想家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及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形成原因 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之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造成思想界的相对宽松和自由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学术繁荣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春秋时期 儒家产生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私人讲学;51岁从政;55岁起周游列国14年;68岁返鲁国从教,整理文献,73岁去世。 他从教40余年,三千弟子,72贤人,一生坎坷,无权无势,仅凭才学、道德、精神赢得弟子深情爱戴。 孔子的思想主张 (1)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注重政治与人事,…… (3)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 政治思想 天命思想 教育思想 (1)政治思想 a、“仁”的含义 具体表现? 樊迟问仁。子曰:“仁者爱人。” 怎样做到“仁”? 仲弓问仁。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忠恕”之道) 核心? 仁与礼 在政治行为中:为政以德 狭义:周礼 (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b、“礼”的含义 克己复礼 如何实现“礼”制的社会? 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与“德”? (1)主观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 (2)主观目的: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当时的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点: 1、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2、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3、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2) 天命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敬之而不亲近之意 把主要精力放在人和社会方面,把探讨和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放到首位。--务实 (3)教育思想: ①开创私学 ②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扩大了教育范围 ③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整理文化典籍 因材施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教育方法) 要经常温习(学习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