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74733

人民版必修三 1.1 百家争鸣 课件 37ppt

日期:2024-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49966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民,必修,百家争鸣,课件,37ppt
  • cover
(课件网)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解读 主流思想是什么? 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一、百家争鸣(开始形成)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三教合流的结果)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批判和继承) 第一课 百家争鸣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以下诸子百家中,( )属于儒家 ① 孔子 ② 老子 ③ 孟子 ⑦韩非子 ④墨子 ⑤荀子 ⑥庄子 ①③⑤ 考考你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趣味百家 “百家”泛指数量多; 什么是“百家争鸣”? 三教:儒、释、道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级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 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 百家争鸣原因(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政治: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周王室衰微。 经济: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士”阶层的活跃。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深化理解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⒈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⒉儒家思想在吸收各家之长融合积极因素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 孟子 荀子 儒家学派 2014年曲阜 祭孔大典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庙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墓地。 孔府 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没落贵族,生于春秋 以述为作,好古敏求 鲁国为官,志不得遂 周游列国,“丧家之狗” “大成至圣文宣王” 生前如丧家之犬,死后获誉“至圣”,如何认识这样的反差? 材料1 材料2 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颜渊》 材料3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孔子的贡献 (1)思想核心:“仁” ———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德治”———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协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3)人性论:“性相近也” 孔子的贡献 含义:西周时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周礼) 目的: (协调人际关系) (4)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讲学图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局面 (5)整理出“六经”:《诗》《礼》 《书》《易》《乐》《春秋》 思想学说 政治思想 哲学思想 人性论 教育思想 文化贡献 “仁”(核心):仁者爱人 “礼”:克己复礼 民本思想:德治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儒家五经 孔子思想主张 天命观;重人事,远鬼神 性相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孔子这段言论,你有什么感想? 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 ①春秋战国社会分裂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