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11.1 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水的熔点和沸点,初步认识常见晶体的熔点和沸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熟悉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从科学探究过程中,感知熔化,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具: 演示实验:酒精灯 烧瓶 直角玻璃管 橡皮塞 铁架台 石棉网 钢勺 水杯 冰 学生实验: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和沸腾实验仪器 酒精灯 铁架台 石棉网,温度计 冰 热水 火柴 坐标纸 【重点、难点】 重点:水的熔点和沸点的科学探究 难点: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水可以在三种状态之间变化,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现在我们就研究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一、奇妙的水 云、雪、雨本质是自然界的什么物质?这种物质在自然界中还有什么样的存在形态? 固: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物质的三态: 液:有一定体积无形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气:无一定体积无形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二、水之旅 实验结论: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三、科学探究:冰的熔点和水沸点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 、师提出问题:冰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熔化?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在熔化和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2、让学生猜想:温度为某值时冰要熔化,当温度更高时水将沸腾;冰熔化成水沸腾时,温度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3、引导学生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步骤: 投影展示: (1) 加热碎冰。 ①将碎冰和温度计放入试管,按照课本11—9图组装实验器材,用水浴法给碎冰加热。 ②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③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 (2)加热水 ①按照课本11-10图组装实验器材,给水加热,直至沸腾一段时间。 ②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③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并在坐标上画出冰的熔化曲线和水的沸腾曲线。(教师巡回指导) 5、分析与认证 教师选择一个组的熔化曲线和沸腾曲线,请该组同学画在黑板上 教师:其他各组的曲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大致形状如图示。我们将熔化曲线分成AB 、BC和CD三段,将沸腾曲线分成EF和FG二段,请同学们结合实验回答下面问题。 先分析熔化曲线: (1)在AB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 (指名学生回答:AB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固态,温度升高)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冰开始熔化 (指名学生回答:B点) (3)BC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如何?温度如何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冰加热? (指名学生回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冰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冰的温度保持在所0℃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冰加热,即冰仍在吸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冰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指名学生答:冰的状态是液态,冰已经熔化完毕,继续加热,冰的温度升高) 除了冰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海波,固体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和冰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小结】 水的三种状态:固态 液体 气态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内部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有熔点。如:冰、水晶、钻石。 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没有熔点。如:玻璃、塑料、沥青。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