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86008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25张PPT)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2次 大小:12426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课件
  • cover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学习目标: 掌握有关隋唐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基本知识,了解隋唐制度创新及意义。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 男儿当自强, 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一、选官制度的变化 1.察举制 2.魏晋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 1.察举制 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是看德行和才能,即举孝廉。 汉朝最励志的人:朱买臣 朱买臣以一个穷苦樵夫一跃而为皇帝近臣。他的励志故事被编入《三字经》(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故事 东汉时期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清素清白浊如泥,高门良将怯如鸡。 这说明了察举制存在什么弊端? 察举制度到了后期,弊端丛生,征召权利被世家大族控制,形成了士族。寒族人士很难跻身上层,不利于统治。 2.魏晋九品中正制 曹魏时,创立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考核选拔官员有新的参考标准。如,才学、家世等等,但后期主要按家世门第选拔,这使得社会下层没有身份背景的的寒门书生没有出仕为官的机会,切断了他们的从政之路,在当时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1)时间 (2)考试的依据、内容、特点 (3)评价 3.科举制 材料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材料二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文献通考》 材料三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四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科举制的评价 积极作用:科举制的优点在于从选拔的范围上看,给底层民众参政提供了机会,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科举制为后来欧洲的文官考试制度也提供了借鉴。 消极作用:明清实行的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才,多数是君主的忠实奴仆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露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实行时间 标准 特点 局限 西周至 春秋 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血缘 德才 门第 考试成绩 官职世袭 以官举士 人才分等 择优录取 贵族范围 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成为世族把持政权工具 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1.三省体制的形成 2.隋唐三省六部制形成发展 二、中枢政务机构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 汉朝:沿袭了三公九卿制,设立“中朝”为决策机构与“外朝” 相互牵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形成; 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 影响: (1)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2)分割相权,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1.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 2.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 三、赋税制度 1.从租调制到租庸调制 租调制:魏晋时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栗为租,纳帛或者布为调,成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 材料: [唐初]凡授田者,丁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丁随乡所出,岁输绢二匹,绫、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用人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者免调,三十日者租、调皆免。通正役不过五十日。———《新唐书》 租庸调制的内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