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90359

第二单元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练习(选择题带解析)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296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解析,题带,选择,练习,管理
  • cover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 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这一变化(  ) A. 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 B.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 C. 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 D. 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 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 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 更加注重德行的考察 D. 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3.据《新唐书》载,御史台事权高度集中,朝廷百司及地方官员无不在其监察范围之内;而尚书省左右丞“掌辨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据此推断,唐代 (  ) A. 行政职能分工不明 B. 政令畅通得以确保 C. 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 监察制度有所完善 4.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核;唐代出现了专门的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等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明清主要由吏部负责官员考核,由都察院协同工作。这表明(  ) A.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 官吏考核逐渐规范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官员选拔日渐科学 5.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官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 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 C. 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 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6.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  ) A. 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 B. 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 C. 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 D. 防范了宗室交结士大夫 7.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中记载: “明清时期,总共有 37.2% 的进士来自于其祖上三代的教育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而 62.8% 的进士则来自于三代以内有科举功名的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这反映了明清时期获得科举功名的人(  ) A. 社会分布较为广泛 B. 都来自于书香门第 C. 家庭教育背景较低 D. 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8.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 “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面奏事”。这说明(  )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 “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 A. 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 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 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 促成了国家统一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廷对在任官员的考核是对官员品德操守及才干绩效的综合评定。其中, “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位置。而“才干”的核验要求官员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 绩”,以便日后核对。考核制度施行过程中,日渐发展起程式化的倾向。较之规矩呆板的常规考核,监察制度的实施相对活跃而有针对性。对于官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