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93472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57张PPT)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6202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辛弃疾词两首,PPT,57张,课件,第六
  • cover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该对联写的是谁? 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辛弃疾 --辛诗的豪放风格,与东坡齐名; 对南宋朝廷的一片忠诚; 走近作者: 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于绍兴10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成熟,起兵抗金复国。21岁的辛弃疾率众?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疾曾亲率?50?骑,直入驻有?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 南归的辛弃疾一再奏表,主张北伐。朝廷只派他地方官职,不给他带兵的机会。他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等,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43?岁起,他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朝廷对他总是起而又黜,罢而又用。他不论出仕或归隐,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67岁志未遂而死。 用典: 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用典的分类: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 性; 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 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用典的作用: 辛弃疾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写作背景 岑cén:小而高的山。 簪zān:别住头发的簪子。 游子:久居外乡的人。 吴钩:钩,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 钩,故称。 脍kuài:把鱼、肉切细。 揾wèn:拭擦。 楚地千万里是清肃秋天,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漫无边际。眺望远处的山岭,有如直插的玉做的簪子和像青螺状的发髻,呈献着忧愁。流寓江南的游子,落日时分登上楼头,听失群的孤雁哀鸣。看完了宝刀,再拍着栏杆,却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心意。   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切碎烹煮,秋风已吹遍,你归田没有?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面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叹年华如流水,经历风雨频添忧患,树木犹且如此,人怎能忍受!请谁人唤来美女,用红巾翠袖揩拭英雄热泪? 上阕写景叙事。建康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