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教学设计 教 材:人音版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春天的歌》聆听《春》 类 型:欣赏 课 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首乐曲是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的第一乐章。乐曲是描写春天的。人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感觉到春天的呢?这主要是根据生活经验,是从许多自然现象中意识到的。如:风和日暖、鸟语花香、冰雪消融、流水潺潺等景象,都能使人们联想到春天的到来。这首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范例中最早的一首。乐曲是回旋曲式。一个主题与四个插部前后反复出现。 学情分析: 孩子们对于春天有丰富的感受和见闻,读过春天、写过春天、画过春天、踏过春天、唱过春天,这节课让孩子们通过小提琴协奏曲《春》聆听感受春天的大自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设计合理的活动引导孩子们感受和体验音乐,通过音乐感受春天,热爱大自然。 设计理念: 老师熟悉音乐,深入理解音乐,把对音乐的理解用孩子们的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他们,引导孩子们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语言和PPT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之中感受音乐的要素,抓住每一段音乐的突出要素特点,结合音乐内容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让孩子们有趣的体验和表达音乐。 音乐对于小学生具有它独特的功能,即调节学生的心情,陶冶学生的情操,锤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更是聆听感悟的艺术,因此给孩子聆听经典的音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美化情操,促使孩子健康向上。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想象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春”的意境:如淙淙泉水、啾啾鸟鸣、隆隆雷声等,表达对春天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能随音乐哼唱小提琴协奏曲《春》的主题,能够感受到主部主题和插部主题的交替进行,并能模仿或者编创相应的动作等表现音乐旋律的变化及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景、启发、提问、聆听、模唱等感受主题,通过肢体动作及节奏感受插部音乐的变化。 教学重点: 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模唱、唱歌曲主题,感受音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插部音乐变化并能用动作表达。 教具准备: 钢琴、板述贴图、PPT 教法学法: 情境创设法、讲述法、对比法、活动法、启发法、表现法、总结法等。 教学过程: 课堂组织 师生问好 导入课 【“导课”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春姑娘创设课堂故事情境,以春姑娘的使命为故事线索贯穿课堂始终,引领孩子孩子们一步一步有情境、有兴趣、有方法地感受春天的旋律】 以春姑娘的到来设置情境,同学们歌唱《春天举行音乐会》 师生讲述春天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感受。 新授课 (一)聆听主题旋律 【“聆听主题旋律”设计意图:该环节解决教学重点———用圆润的声音表达活泼充满生机的音乐情绪。初听的问题设计是结合孩子们对音乐的第一印象而设,随后的活动设计逐层递进,通过对音乐要素拍号的感受再次强化对主题旋律的听记;在同学们对主题旋律的熟悉中,感受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既引导孩子们如何感受聆听音乐,又启发了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几次有意义的聆听,出示乐谱,视唱乐谱,把握音准,模唱旋律:通过“lu”和哼鸣“m”的模唱,开口音和闭口音,一个强一个弱,模仿音乐上下句的强弱表现,最终达成目标。】 1. 初听 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 2.复听 (1)体会主题旋律的节拍号———4|4拍:强 弱 次强 弱 (2)感受主题旋律的节拍及力度变化,老师通过在板述上画简易图谱———小草”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音乐情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