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1894

2011高二历史学案: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人民版选修1)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5265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1,高二,历史学,专题,欧洲,宗教
  • cover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内容标准]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3.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5.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因信称义” 、“人人皆祭司”等。 6.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7.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了解卡尔文的日内瓦教会改革。 8.了解英国宗教改革的内容:“至尊法案” 《三十九条信纲》。 9.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整体感知] 本专题主要讨论欧洲的宗教改革,这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它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知识清单] 一、“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1.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基督教产生于公元l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2)发展: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后来,罗马教区的主教获得“教皇”的称号;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罗马教皇利用当时欧洲政治上四分五裂的有利时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并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3)分裂: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分裂,西部的基督教称为天主教,东部的基督教称为东正教。 2.天主教鼎盛权威的形成与表现 (1)权威达到鼎盛的原因: ①首先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②12世纪初又获得了对欧洲各主教的任免权。③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起国内叛乱和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的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④教会还组织十字军,对近东地区发动了近两个世纪的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2)表现:①政治上:世俗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②经济上: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采用封建的剥削方式;教会还向所有信徒征收“什一税”。教会的年收人是欧洲各国王年收人的总和。③意识形态领域:教会占据统治地位,控制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的文化教育,学校与教堂和修道院合为一体,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传播宗教教义,主要课程是《圣经》。④社会生活:中世纪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3.天主教落后的表现 随着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天主教会日益成为欧洲历史发展的障碍。 (1)天主教的落后性首先表现在教会宣扬的禁锢人性、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上。其教义包括:第一,宣扬一神说和创世说;第二,宣扬原罪说;第三,宣扬末日审判说;第四,宣扬禁欲说。 (2)其次,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教会的堕落上。 首先,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其次,教士生活腐化,道德败坏;最后,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3)教会的落后性表现在成立野蛮的宗教裁判所,用野蛮、残暴的手段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 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一)“奶牛”的愤怒 1、原因:(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3)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3、时间:1517年开始。 4、经过: 5、内容:(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 (2)人人在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