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24428

七年级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教案(冀教版)

日期:2025-09-2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67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年级,信息技术,数据的计算,教案,教版
  • cover
《数据的计算》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软件后,对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课。普通的表格,学生们大多数都见过,而Excel电子表格,有的学生就不了解了,本课时是“初识Excel”,目的在于通过使用Excel,使学生了解电子表格在表达信息方面的功能作用、它与普通表格的异同等等。万事开头难,如果不把基本概念弄懂的话,以后的课程很难进行。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教材分析】:本课提供的活动是,本课是河北省教育-出卷网-出版的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数据计算的内容。本课以Excel2003为例,对“统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情况”这个工作表进行整理计算。要求学生认识Excel软件及其窗口组成,学会在Excel中进行数据的计算。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初步接触过Excel软件。但学生平常不能经常接触计算机,加之计算机课时也不多,学生们的计算机水平还是很有限的。一部分学生家里有计算机的操作起来还算灵活,但是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就不太理想,需要从头学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Excel软件及其窗口组成 (2)学会在Excel中进行数据的计算。 能力目标:(1)学会启用Excel软件,认识其窗口组成 (2)能够独立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1)感受使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的便利 (2)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领域的开拓精神 【教学重点】公式的编制。 【教学难点】函数的使用。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网络教室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认识Excel软件及其窗口组成 单击开始按钮———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寻找,双击打开 探究:Excel和Word的界面有什么异同 自学课本P81信息岛上的内容 二、输入数据 巡视指导 自己动手 P82 试一试 提个醒 P83 试一试 三、数据计算的方式 (1)公式计算(2)函数计算 (3)使用工具栏中的按钮进行计算 认真听教师讲解操作步骤。 四、公式的计算 (1)算术运算符 Excel的数据计算是通过公式来实现的,它可以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2)编 制 公 式 ①选定要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②在单元格中首先输入一个等号(=),然后输入编制好的公式内容。 ③确认输入,计算结果自动填入该单元格。 (3)例题解析 认真观看教师的操作演示,学会自己操作。 五、函数的引用 (1)函数是为了方便用户对数据运算而预定义好的公式,内置在Excel中,当用户遇到同样的计算问题时,只需要引用函数,而不需要再编制计算公式。 (2)操作方法 (3)例 题 解 析 认真观看教师的操作演示,学会自己操作。 六、使用工具栏中的按钮进行计算 认真观看教师的操作演示,学会自己操作。 七、学生练习 将课前准备好的练习题发送到学生的电脑中。 学生进行课堂的练习。 八、课堂小结 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疑问做出解答。 总结自己的问题向老师进行请教。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