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频文件的加工》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了声音的数字化、声音的采集和常见的音频文件格式,对数字化的声音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少数学生在生活中有声音简单加工的经验,但大部分学生缺乏对音频加工的认识,对音频加工过软件也很陌生,而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时常会有加工音频文件的需求,因此,学生对此内容会比较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初一教材第3章第3节《声音的采集与简单加工》的第二课时内容,主要介绍音频加工软件和音频文件加工的简单方法,包括音频的音量调整、音频片段的截取、删除与重组等。 重点: 音频片段的剪辑加工 难点: 音频片段的剪辑加工 分析需求并使用音频加工软件的相应功能对音频片段做合理的加工 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常见音频加工软件的特点 掌握使用Audacity软件对音频进行音量调整、音频片段截取与删除、效果处理和文件导出等操作 学会根据古诗情境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过程与方法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教师引导、小组互助的方式完成音频文件简单加工的任务,通过配乐诗制作的任务,完整体验音频文件的导入、音量调整、音频片段删除与调整、效果设置和文件导出的简单加工过程。掌握使用Audacity软件的制作配乐诗的一般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音频加工意识,在配乐诗制作的过程中感受音频加工的乐趣和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中提升对配乐诗的品鉴能力和审美意识;通过小组互助学习,强化同学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营造浓厚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主要是以实践操作为主,因此教学理念主要是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合学校“三自”教育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强调小组互助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少讲,在演示操作或是完成任务过程中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多想、多讲、多做,教师适时点评和演示讲解。考虑到学生对音频加工软件比较陌生,在任务开始的步骤中教师通过窗口演示结合提问引导带着学生一起完成任务,让学生比较熟悉软件后,再让学生在探索、互助中尝试自己完成任务后面的步骤。本节课适合在电脑室进行,通过多媒体平台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练习 布置学生进行打字练习 自觉进行课前练习 提高打字技能,形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引入新课 2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声音的采集和常见的音频文件的格式。大家还录制了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有两位同学把录制的古诗加工了一下,请大家欣赏。 分别播放背景音乐优美和不协调的配乐诗。 问:你们知道他们对古诗做了什么加工吗?觉得哪位同学的作品好?为什么? 对比两首配乐诗,引导学生发现要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合理加工后的配乐诗大大提升了古诗朗诵的魅力,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音频文件的加工,试试自己动手来加工一首配乐诗。请打开书P104页。引出本课 欣赏并对比配乐诗 思考并回答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课题 让学生通过两首配乐诗的效果对比,明白要为古诗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音频加工软件 8 1、播放课件,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操作任务。 2、简单介绍常见的音频加工软件:Audacity、Goldwave、Audition、CoolEdit等。通过表格对比这些软件的基本特点,强调学生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对音频进行加工。说明软件Audacity简单易用,是本课选用的软件,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尝试学习使用其它的软件。 3、演示Audacity的启动,简单介绍界面,菜单栏如文件、编辑、特效等,播录、编辑工具栏,时间栏等。(可适当采取提问方式,让学生去主动猜测一些常见工具栏按钮的作用。) 4、提问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