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26224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4 2-5《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556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语文,新课标,人教,必修,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 cover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李占威 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豪放的风格;? 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 3、?初步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教学设想:? 本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体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学习中通过配乐朗诵,视频展示、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调。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点拨本词的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等。拓展部分安排与柳永的《雨霖铃》比较,再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找有关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通过在咖啡屋或讨论区展开讨论,讨论两派词风的差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图片“东坡肉”引入,介绍这道菜的来历与创作这首词的相关资料。然后品味学过的东坡诗词中名句:(《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惠崇《春江晓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齐读的过程中,进入词人的创作情景。? 二、?解读课文? 1、整体感知? 以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在听配乐朗诵过程中,加上赤壁图画、三国人物的不断切换,在悲怆、悠长背景音乐中,徐徐响起略带深沉的朗诵,学生渐渐收起了脸上的微笑,若有所思的模样。画面上出现惊涛拍岸壮阔图画,三国人物登场的时候,联系着词的内容,学生的脑海里开始联想到当时的战争情况。这样,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上充分感受到了苏词豪放的词风特点,为下面的深入鉴赏奠定了基础。? 2、题解? 介绍词的有关常识,学生利用老师下载的网页自主学习作者生平、有关创作的背景等知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写作背景:《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 3、集体诵读? 诗词鉴赏离不开诵读。诵读不仅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品味,加深对诗人情感的感受、风格的体会,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激发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时,滋润自己的想像力。? 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4、分析豪壮情调的表现:? ①赤壁景物的描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中哪些字传神?? 明确:回答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展示了一幅幅大江惊涛拍岸的图片。在形象的图片启发下,学生较好地领会了:一个“浪”字传神,既是长江之浪,又喻历史长河之变幻,勾联起长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让人联想起滚滚历史长河,忆起千古风流人物的业绩;而一个“淘”字,既形象又表露出诗人的感情。? 对词的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人评价很高,说它不同凡响。? 明确: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流逝,抒发了诗人对“千古风流人物”的怀念。? ②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5、分析艺术表现手法:映衬? ①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 ②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映衬? 三、?拓展训练? 1、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