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 课时安排:1 教材分析:用PHOTOSHOP处理图像,首先要建立图层的概念,这是PS图像处理的精髓。准确有效地确定选区,是编辑图像的关键。掌握图层、选区的概念及应用,对于学习图像处理及其他具有“层”这一概念的应用软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已经在小学时通过学习画图工具,能够进行简单的图画创作,且具备丰富的想像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上学生活中,有很多利用PS创作的广告画、展板,在网络上同样有大量的案例,学生对这些图像创作充满好奇,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与表现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字化图像合成的过程; 学会使用选择、魔棒等工具;理解图层的概念; 调整图层的前后关系,合理排列图像位置。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工具完成图像作品,用以呈现信息、交流思想; 能对采集的图像素材进行加工编辑,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成图像中,体验不同图层信息相互补充,共同增强主题表达的优势,并且由此带来的与传统审美的融合与冲突的时代特点; 增强合成图像中遵守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选区与图层的操作。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图像合成的整体效果。 德育目标: 对他人肖像权的尊重; 不利用合成技术传播虚假、恶意信息。 教学策略:本节课以演示典型作品和主题式任务组织教学,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进行一对一数字化综合学习;在活动任务中体现分层次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资源: Photoshop CS5中文版、基于Ftp服务器架构的学习网站、典型图像作品、图像素材及教程指导。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及相关软、硬件设施. 设计思路: 1.展示图像,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通过合成图像中,体验不同层次信息相互补充、共同增强主题表达的优势,并且由此带来的与传统审美的融合与冲突的时代特点。增强合成图像中遵守到的与法律规范的意识。 2.利用任务驱动,结合数字化资源,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精神,解决教学难点。 通过利用数字化资源完成学习任务,使问题在学习中产生,在学生中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大胆创新精神。 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领悟后自己再总结说出体会。整节课中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通过将教学难点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化解难点,使重点得到巩固、难点得以化解,从而顺利完成本节教学任务。使教师角色由以往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内为教师教学动作”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导入新课 上课 展示图像 大家都看到了这些图像,有些效果相当“酷”,想必大家也能看出来,在正常的拍摄条件下,是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照片的。没错,它们都是经过一款叫做“PHOTOSHOP”的软件编辑处理过。 导入学习内容 [切换到电脑桌面,从开始菜单与桌面上分别选中PS程序图标]PHOTOSHOP,以下简称PS,是一款软件,广泛应用于数字化图像的编辑处理。 [打开PS]双击桌面上的PS快捷方式,或在开始菜单中单击,就可打开PS程序。PS功能丰富,系统资源占用的多,因此在运行时,要比我们之前学习的WORD、PPT等较慢,在这一过程中大家需要耐心等待。 与老师互致问候 观看图像,听讲解 识记PS程序图标外观 了解程序运行与系统资源的关系 学生受到强烈的视觉刺激,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自主学习:PS CS5窗口界面 [结束屏幕广播]大家找到桌面上的PS图标,双击,运行PS程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