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课题 《太阳系》 主备教师 _??????_对象 六年级 课时 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对资料的阅读、研究能力,能对数据、信息按需求进行推理,按照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知道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科学原理设计和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让学生化身为“工程师”学习设计和制造东西,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制作等操作性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了解工程技术的核心是设计,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每一项设计都需要不断完善。在观察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他人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自己的进行改进、调整与测试; 知道工具延伸和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们利用工具生产产品、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会利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如橡皮泥、铁丝、瓶子等等,将自己的设计转化为简易的太阳系模型,体验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养成关注周围技术世界的发展,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化身为“工程师”,根据所了解的科学知识与原理,利用身边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制作太阳系模型。 难点: 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对模型进行调整与优化。 三、教学资源准备 橡皮泥、泡沫板、记录单(1、2)、模具(1、100、1000)、太阳系介绍视频、直尺、塑料片、竹签、牙签、小灯珠 四、设计意图 太阳系的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无所知,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有关信息。他们可能会说出太阳是恒星,也可能会说出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学生还能说出更多的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浅意识的、缺少直观的经验,甚少观察。尤其对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课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和模型的建立,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于工程技术应用的相关要求,让学生对太阳系中八大行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太阳系有完整认识,并在建模过程中,认识到太阳系的辽阔和宇宙的浩瀚。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并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使知识的学习变得有趣,并从数据分析中学会科学建模,从动手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课后能够不断自主研究。 教 学 过 程 个人增减 一.情境导入———设计太阳系模型 1、创设情境,设置任务 师2:同学们,我需要在学校建立一个太阳系模型,可是,我还没想好应该怎么做,请大家化身为工程师,帮助翁老师一起建立一个太阳系吧!(板书:太阳系) 2、交流 师1:需要建立太阳系模型,首先我们得对太阳系有所了解才行,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找找灵感吧。(播放视频) 提问 有什么发现? 生:有轨道…… 八大行星都绕太阳转…… 运动有规律…… 小结: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都以太阳为中心,绕着它转动。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近似于圆形的轨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运动。 5、讲述 结合你对太阳系的了解,和刚刚视频带来的灵感,以及团队的力量,讨论确定你们的设计思路。每个人畅所欲言,但最后要确定你们认为最好的方案。 5、分组活动 讨论时间5min,确定建立太阳系模型的设计思路。 6、交流汇报 师1:那我们请翁老师来检验检验,看看你们的设计是否符合她的要求。 师2:哪个小组来说?你对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案有什么建议?请完善。 7、小结: 师2:大家设计的方案都很有想法,很有创意,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大致上需要这么几步:(待优化) 画出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转动的公转轨道; 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