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95003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58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2.11,有理数
  • cover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研究: 自学教材p65-66,小结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步骤和避免错误的方法。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 (二)课中展示: 计算3+22×- 【教学说明】 学生观察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通过计算,初步体会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书本教材第66页“做一做”. 【教学说明】 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 学生讨论交流课前研究内容,师生共同小结结论: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做法: 1、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2、与小学学的混合运算的区别:先定符号,后计算绝对值。 (三)应用新知: 例1.计算: 分析:揭示思路:本例按常规运算顺序,应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运算较繁,观察算式中的数字特征,可发现首尾两数互为倒数,根据这一迹像,抓住算式的结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运算定律,适当改变运算顺序,可得如下新颖解法: 解原式===8―3=5 由上运算可知,把原算式根据运算法则统一为乘法,又把括号里的数字为一个数,再次运用乘法交换律,利用倒数关系,使问题进一步简化,最后又根据数学特征,运用乘法分配律,顺利达到目的,本例在求解过程中,不断创新,寻求新的解法,这样既把所学知识用活,用巧,又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必须有这种学习精神,才能在素质教育的大道上不断进取! 例2.计算:3+50÷22×()-1 解:原式=3+50÷4×()-1············(先算乘方) =···············(化除为乘) =···(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例3.计算: 解:原式== 也可这样来算:解原式===。 例4.计算: 解原式===。 或者用分配律计算。 课堂练习:p66,随堂练习。 (四)小结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运算; 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 (五)后测达标: 教材p67,习题1. (六)拓展延伸: 玩“24游戏”。 (七)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