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 认识太阳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五﹒四学制)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教师准备:盘子、直尺 活动过程 猜谜语: 大圆球、天上挂,它的本领可真大,又发光、又发热,万物生长全靠它。 谜底:太阳 活动过程 活动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核心区 日冕层 对流区 辐射区 色球层 光球层 太阳黑子 活动过程 活动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 太阳的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 活动过程 活动二:太阳有多大? 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交流:太阳有多大 活动过程 活动二:太阳有多大? 模拟实验:体验太阳的视觉大小 为什么在地球上看太阳没有那么大呢? 1.用盘子模拟太阳 2.一个同学拿着盘子固定不动 3.另一个同学由近及远进行测量 步骤: 4.得出结论 活动过程 活动二:太阳有多大? 太阳视觉大小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远近相对应,距离远看起来小。 太阳 地球 拓展活动 继续查阅资料,了解太阳的更多秘密。20.《认识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太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月亮》单元的第二课时。以前学生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现象的认知要求是,能够看到光、感到热即可。本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太阳的光和热是源自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本质,辅以数据让学生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提前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了解太阳及恒星的特点。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观察太阳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太阳的结构是一种类似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等组成。以文字呈现了太阳相关知识的介绍:“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通过问题:“太阳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将恒星(太阳)与行星(地球)进行比较,找出恒星和行星的不同,进一步巩固对恒星的认识,为总结恒星、行星的特点做好铺垫。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活动二:太阳有多大?通过交流、讨论、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科学猜想,体验到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并不大与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有关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查阅关于太阳的资料,进一步提升探究的空间。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方面对太阳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但是对于有关太阳的具体数据了解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 2.了解恒星与行星的区别。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以增加对太阳视觉大小的科学认识;能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认识太阳感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太阳的探索历程。 【重 难 点】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以增加对太阳视觉大小的科学认识;能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器材准备】 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