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993110

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单元《扎红头绳(歌剧选段)》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634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单元
  • cover
《 扎红头绳 》教学设计 教材:2013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2013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卷网-初中音乐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舞台咏叹》节选《扎红头绳》。 作品《扎红头绳》选自中国歌剧《白毛女》,该剧1945年创作于延安,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马可等人,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其剧情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以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为音乐素材加以改编,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欧洲歌剧的经验创作而成,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艺术形象的典型人物,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苦大众,不畏地主恶霸的压榨、欺凌,奋起反抗、争取自由的壮举。 整个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污辱其女喜儿,喜儿被迫逃入深山成了“白毛女”。八路军来到了该地区,喜儿重见天日。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剧本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愤怒地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扎红头绳》这一段对唱,展示了这对贫穷父女在除夕之夜苦中带甜的幸福心情,表达了慈父对女儿的爱,体现出深厚的父女之情。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民族歌剧和舞剧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底蕴深厚的民族音乐,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2、能力目标: 学习《扎红头绳》,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及创造力。 3、知识目标: (1)学生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主人公特点及唱段内容,指导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的演唱《扎红头绳》,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和即兴表演活动中。 (2)初步了解歌剧、舞剧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了解马可、《扎红头绳》的素材及歌剧《白毛女》。 (4)了解更多的歌剧和舞剧作品。 三、教学重点: 1、学会用恰当的声音和方式来表现《扎红头绳》片段。 2、感受歌剧、舞剧的主要艺术特征。 四、教学难点: 1、富有情感的演唱《扎红头绳》。 2、根据《扎红头绳》的故事情节,模仿、创编舞蹈动作并展示表演、自评互评。 3、明确歌剧、舞剧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杨白劳及喜儿服装两套,双响筒,红头绳,剪纸,钢琴等。 六、教学方法:示范、启发、讲授、小组合作等。 七、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剧情引入 1、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两个问题: (1)视频中演唱的主人公是谁? (2)视频中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呢? (播放影像资料《白毛女》———《北风吹》片段) 生:观赏并回答问题。 2、师:(出示幻灯片并小结) (1)主人公:这个唱段演唱的主人公是喜儿,表演的是歌剧《白毛女》的《北风吹》唱段。 (2)内容:《北风吹》表现喜儿纯朴可爱的形象和盼爹回家过年的急切心情。 3、师:(衔接)歌剧《白毛女》的《北风吹》唱段大家比较熟悉。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白毛女》的另一唱段(点击播放幻灯片)———(师生共读)《扎红头绳》 。 [设计意图:有效利用多媒体展示的画面,创设深情、宁静的学习氛围,用大家较为熟悉的《北风吹》导入,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白毛女》。] (三)《扎红头绳》 A、聆听思考 1、师:请大家聆听《扎红头绳》唱段,想一想: (1)这个唱段演唱的主人公是谁? (2)这个唱段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聆听并思考回答问题。 2、师:(出示幻灯片并小结) (1)主人公:这个唱段的主人公是喜儿和她的爹爹杨白劳。 (2)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