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60368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4-04-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367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 cover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本课由《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3首描绘景物的七言绝句组成,三首诗写的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诗人观察细致,从黄昏时起,一直观察到月上露下,选取了夕阳西沉、晚霞映红的绚丽景象和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进行描写。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有的字词会成为学生学习古诗教学的难点所在,比如“瑟瑟、可怜”。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全诗紧扣游庐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哲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在学习这首诗时可能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句中的“真面目”、“缘”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对诗歌蕴含的道理可能还会停留在表层意思上。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中的第一首。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可能学生对第二句诗的理解有难度。通过对比,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搁笔费评章”的原因,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写景物的七言绝句,不同点则是前一首由写景到悟情,后两首是由写景到明理。   二、学情分析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方法已有一定的积累,所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地收获。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暮、瑟”等7个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3.借助注释、插图、抓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等,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插图、抓景物的特点,想象画面等,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暮、瑟”两个字,会写“暮、吟”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暮江吟》,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抓景物的特点,理解诗意,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二)板块一: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导入语: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预习时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三首诗都是描绘景物的七言绝句。作者都观察到了哪些事物,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七言绝句《暮江吟》。   1.学习课题   (1)课件出示课题,朗读,注意“暮、吟”的读音。   (2)指导书写,注意“暮”与“幕”“慕”的区别,“吟”的右边是个“今”,不要写成“令”。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3)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暮江吟》是什么意思呢?你看,“暮”下面是“日”字,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