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作业7 记念刘和珍君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不惮(dàn) 桀骜(ào) 长歌当哭(dāng) B.立仆(pú) 尸骸(hái) 殒(yǔn)身不恤 C.惩创(chuànɡ) 赁(lèn)屋 广有羽翼(yì) D.从(cóng)容 抹(mǒ)杀 阴谋秘(mì)计 解析:A项“当”应读“dàng”。B项“仆”应读“pū”。C项“赁”应读“lìn”。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菲薄 桀骜不驯 殒身不恤 长歌当哭 B.屠戮 永保生机 民不聊生 毛骨耸然 C.恶耗 暗然失色 出离愤怒 广有羽翼 D.寥落 字斟句酌 言简意该 焦燥不安 解析:B项“永保生机”的“保”应为“葆”,“毛骨耸然”的“耸”应为“悚”。C项“恶耗”的“恶”应为“噩”,“暗然失色”的“暗”应为“黯”。D项“言简意该”的“该”应为“赅”,“焦燥不安”的“燥”应为“躁”。 答案:A 3.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 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 至于泣下。 ③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 前往的。 ④真的猛士,将更 而前行。 A.奋然 黯然 欣然 毅然 B.毅然 黯然 欣然 奋然 C.欣然 奋然 毅然 黯然 D.欣然 奋然 毅然 黯然 解析:“毅然”指坚决地,毫不犹豫地;“黯然”指忧伤的样子;“欣然”指愉快地;“奋然”指鼓起劲来振作的样子。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水流从高处倾泻下来,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令人惊心动魄。 B.刘和珍等爱国青年,在弹雨中相互救助殒身不恤的英勇壮举,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C.青年人缺少经验,犯点错误是无可非议的,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才是。 D.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解析:“无可非议”是指没有错误,不能指责。这里应用“无可厚非”。 答案: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是我的学生……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这样说前后很矛盾,不清楚刘和珍到底是不是“我”的学生。 B.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句话中的“中国人”特指反动派。 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伟大”是反语,用来讽刺“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 D.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作者引陶潜的诗句意思是侧重前两句,指出革命者的牺牲毕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将永远纪念他们。 解析:A项事实上并不矛盾,前者肯定的是事实,后者否定的是针对“苟活到现在的我”而言的,表达的是作者由衷的敬意及深深的自责。B项“中国人”泛指所有的中国人。C项“伟大”是赞扬“三个女子”的,指她们这种精神使人感动震惊,非常伟大。 答案:D 6.对下面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 B.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比拟、反问) 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拟人) 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偶、反复) 解析:B项“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是夸张,不是比拟。 答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