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079953

冀教版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12.数据的计算 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481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七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数据,计算
  • cover
第十二课 数据的计算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冀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十二课《数据的计算》。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计算功能,学习使用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计算的方法,会求和及计算平均值,会使用“填充柄”。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通过对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Excel的基础知识及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的方法。对电子表格的强大功能有极高的学习兴趣,充满的好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 2、技能目标: 1) 熟练掌握利用公式法和函数法进行计算。 ?2) 熟练掌握计算求和及平均值。 3)会使用“填充柄”。 3、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电脑的神奇魅力,也领略Excel的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从而带来了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尝试与同学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 四、重点、难点 ??? 1、教学重点:会求和及计算平均值。 ??? 2、教学难点:填充柄的正确使用。 ? ?五、教学方法 ???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自学指导法、小组协作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Excel,同学们学会了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大家会发现Excel的工作表是“活”的,它具有很强的数值处理能力,它可以根据你提供的公式自动进行计算,提高统计效率。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习一起来学习它的计算功能。 复习上节课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 授 新 课 求和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年级进行了很多次考试,面对全年级学生成绩的庞大数据群,如何才能做到简洁快速的了解大家的成绩状况呢? 讲解:小计又称为求和,就是把某几个或某一批单元格的数相加,填入指定的单元格,我们如何计算某人的四科成绩小计? ? 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根据他们的情况,请同组的同学协助他们。 教师总结,求和的第一种方法———公式法 对已完成任务的同学可让他们探索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和。 ? 填充 讲解:对于其他两个同学的部分求和,不必一个一个地输入公式,因为他们的计算规律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填充柄进行公式的复制。 ? 教师提问: 为什么有的同学操作填充柄时出错,分析原因所在。 强调:所谓“填充柄”是指单元格黑框的右下角,只有鼠标变成 “+”形状 ,才能拖动。 ? 讲解:三位同学的小计分计算出来了,下面我们想计算一下各科成绩的平均分,同学们又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一般会在求和的公式法上进行除以人数的计算方式,教师及时总结,并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函数法”并与“公式法”进行比较。 用函数法计算时,你会发现输入一个正确高效的公式是相当费时的。但如使用函数却不同.函数是一个预先写好的特殊公式。今天就来学习几种函数的使用。 教师演示: 以计算“学生成绩表”中的语文科目平均分为例,学习函数法的应用。 ??再用填充柄求出其他学科的平均分。 ?用鼠标点击函数名,在下面会显示此函数的功能,引导学生重点观察AVERAGE、 SUM、MAX、MIN函数的功能。总结求和的另一种方法。 教师在机房走动,了解每个同学的完成情况。 教学小结: 引导同学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分析让你算总分,你会选用什么样的方法? ? 学生讨论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用你已有数学知识完成求平均,你会怎么做? 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呈现出由浅入深、由生疏到熟练。 ? 对比没有计算机时的常用算法,让同学们体会计算机的高效与便捷 巩 固 深 化 探索活动: 同学们自主完成某班20名同学的成绩分析,比较看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准确,请完成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