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80414

辽宁省丹东市20201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4254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辽宁省,丹东市,20201届,高三,10月,阶段
  • cover
1.D.(A.“关键在于”错,“十六连丰”原因还有“地”与“技”的能力,二者无主次;B.“从而”前后逻辑关系颠倒;C.无主次,也非层层递进) 2.B.应为粮食一旦成为一般商品,才会产生后文的结果。 3.B.原文材料一关于“藏”的观点是把握好“藏粮于库”“藏粮于地”“藏粮于土”的平衡,选项B观点片面。 4.①材料一,从正面论述中国粮食安全发展的智慧:一在于“藏”,二在于“紧”。 ②材料二,从反面论述应警惕关于粮食的认识偏差,批驳了“粮食一般商品论”“粮食国际购买论”“粮食比较效益论”。(每点2分,共4分) 5.“藏”一是指把握好库里粮、地里粮和土里粮的平衡,尤其要有可以种粮的地,急需时可马上启动,即“藏粮于地”;二是指把粮食的生产能力藏在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的技术里,急需时能马上生产,即“藏粮于技”,二者本质上是保持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三是指为应对复杂国际形式和战略博弈,隐藏实力。(4分,两点2分,3点4分) “紧”一是指紧张粮食,抓紧“两个积极性”,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二是指达到粮食供求的理想状态--紧平衡。(2分) 答案: 6.B(“突出指挥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错。) 7.A(“声音的影片”并不是突出延安歌声的鼓动作用。) 8.(1)展现延安军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赞颂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交代延安“歌声”的时代背景,赋予延安歌声深刻的时代内涵:团结军民,统一思想,坚定方向;引领青年的革命理想,鼓舞青年的革命热情。(每点2分) 9.全文以“歌声”为线索,以四首歌的联想作为开拓散文意境的脉络,层层深入的 抒写延安“歌声”的内涵,凸显文章主旨。(2分) (1)以《国际歌》的联想,深刻揭示了延安“歌声”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的 关系,抒写出延安“歌声”具有《国际歌》昂扬雄浑、激越深沉的基调。(1分) (2)唱《生产大合唱》时群情激昂、威震河山的现场氛围,体现了延安“歌声”所具 有的团结军民,统一思想,坚定方向的时代精神。(1分) (3)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联想,表现延安“歌声”所蕴蓄的无往而不胜的革 命精神。(1分) (4)借《东方红》的联想,由衷歌颂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党,把全文推向抒情的高潮,深化了主旨。(1分) (意思对即可) 10. B. 11. A.古时的三军一般指上军、中军和下军,也指左军、中军和右军或前、中、后三军。 12. B.“没有听信小人的谗言”于文无据。/“董边事”中“董”意为“管理、治理”,选项理解有误。 13.(1)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书令转移驻守长江,魏良臣急忙骑马离去。(“炊爨”“绐”“屯守”各1分,句意1分) (2)沈与求说:“现在世忠连连获胜,挫伤了敌人的锐气,他的功劳不小啊。”皇上说:“应该依次给予优厚的奖赏。”(“挫其锋”“厥功”“第”各1分,句意1分) 14.(1)誓死为国效力,自断后路。 (2)亲力亲为,勇猛作战。 (3)巧设计策,善用战略战术。 (每点1分) 【文言文译文】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他身材伟岸,目光如电。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没有驯服的马驹。占卜的人说他将官至三公,他很生气,认为是侮辱自己,将那人痛打一顿。韩世忠十八岁时,以胆大勇敢应乡州招募,隶属于兵籍。他挽强弓骑马射箭,勇冠三军。 绍兴四年,金人与刘豫合兵,分路南侵。皇上亲笔致书韩世忠,命他整饬防备,图谋进取,言辞恳切。韩世忠接受诏书,感动地哭着说:“主上如此忧虑,臣子怎敢偷生呢!”于是从镇江率领军队渡过长江,派统制解元守高邮,等候金的步兵;自己亲自指挥骑兵驻大仪,抵挡敌人骑兵,韩世忠命令士兵砍伐树木作为栅栏,自己断绝退路。适逢朝廷派魏良臣出使金国,韩世忠撤掉炊具,哄骗魏良臣说已接到诏书令移守长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