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098374

8.2 敬畏生命 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230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敬畏,生命,教案
  • cover
敬畏生命 【教材分析】 本框题内容位于教材第八课《探问生命》中的第二框题,在前一框题《生命可以永恒吗》讲解生命的特点和生命有接续,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的基础上,延伸探讨在社会关系中如何珍爱生命。教材分三个层面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一是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强调能承受挫折,勇敢坚强,明确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二是对任何生命都应抱着肯定其意义、尊重其存在的态度,感受“仁者爱人”、“推己及人”的情怀;三是珍爱生命的最高表现,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做到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激发学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可贵,热爱生活”的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中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同时受社会上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想法,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意义缺少思考,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必要的责任感。这种虚度年华的现象滋生出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已迫在眉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生命是脆弱的、坚强的。 明确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理解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能力目标:1.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逐渐培养认识社会时事的能力,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08年汶川地震、香港问题的相关影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香港问题的新闻时事,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堂导入 1.2019年12月13日,第六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旗护卫队将国旗缓缓升到旗杆顶端,后又慢慢降下半旗,向死难同胞致哀。 2.播放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半旗致哀视频。 3.问题思考:下半旗致哀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听教师讲述新闻。 观看视频。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引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半旗致哀的新闻,帮助学生感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二.生命至上 1.教师朗诵以下案例并展示相关图片,思考问题:在汶川地震中,你感受到生命的哪些特点?: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造成地震,据统计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展示地震造成的废墟、人员伤亡图片) (2)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一位废墟下的母亲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救援队长发现在这位母亲的身下,还有一个活着的孩子。 一番艰难的努力后,这个孩子终于被救了出来。他躺在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被子里还藏着一部手机,里面是母亲临终写下的一条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展示孩子被救和手机的信息的图片) (3)汶川大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全过程记录。(展示军人、医护人员、志愿者在救援的图片) 2.教师展示案例和相关图片,思考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救援地震的受难者值得吗?为什么? 案例: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抵达地震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一个个、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的救援者带着大量救援物资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 3.教师朗诵案例,并展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