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11582

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课件(共42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含解析)+素材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4次 大小:123805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练习,同步,导学案,教案,PPT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上 罗伽·费·因格 第五单元 第19课 谈创造性思维 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1=3 4-1=4 4-1=5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妙龄少女 年迈老人 新课导入 古诗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同一个事物会因为选取的角度不同,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结论呢?美国的创造学家因格先生给出了我们一个解释,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谈创造性思维》,一起去文中找寻答案,解开心中的谜团。 横看 侧看 学习目标 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分析并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学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 罗伽·费·因格,生于1948年,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他之前写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卷网-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有改动。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作者想要说明,有过许多发明创造的人最初也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而普通人只要有自信,不断学习知识,活用知识,敢于打破常规思考问题,就会成为一个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人。 预习检查 驾驭( ) 压榨( ) 汲取( ) 罗迦( )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锲而不舍( ) 不言而喻( ) yù zhà jí jiā dì zī qiè yù 1、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 择( )选择 泽( )沼泽 译( )翻译 蒂( )根深蒂固 缔( )缔结 谛( )谛听 恒( )恒心 桓( )盘桓 垣( )城垣 锲( )锲而不舍 挈( )提纲挈领 契( )地契 zé zé yì dì dì dì hénɡ huán yuán qiè qiè qì 形近字 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 2、解释下列词语 根深蒂固: 行之有效: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实行起来很有效果,多指已经实施过的方法或措施。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拿出恒心来加以坚持,即有恒心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刻。 整体感知 1、点击图片视频朗读欣赏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问题,引出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第4~12段):分析问题。举例子,讲道理,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第三部分(第13段):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即“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2、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1)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