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以及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3.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4.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 教学难点:设计鉴定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 活动准备:澄清的石灰水、集气瓶、玻璃导管、注射器、橡胶导管、火柴、水槽。 活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憋气游戏。 2.听清楚游戏规则:先深吸一口气,再用手捏住鼻子,同时闭上嘴巴。老师开始数数,当你们感到不舒服时就松开捏鼻子的手。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要完成两个小任务:一要记住数到几的时候,你们松开了手;二要仔细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3.游戏结束:可能有的说快憋死了;有的说头有点…。 看来,没有人可以在不呼吸的情况下正常生活较长时间。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15.我们的呼吸”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 1.感受呼吸。 2.交流:吸气时,气体从鼻进入,经过了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当我们呼气时,气体通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呼出。 3.用口腔呼吸好不好? 视频展示呼吸器官各部分的作用。 4.教师总结:我们的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呼吸系统。 (二)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1.猜想: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订实验方案。 老师告诉学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温馨提示: 进气管一定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气管一定要在水面以上。 每用注射器向瓶内注完一次空气,都要将注射器从胶管中拔出 来,吸入空气后再次注射,否则石灰水可能会进入注射器内。 用嘴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把石灰水吸 入口中;吹气之前,先深吸一口气,让空气在肺里充分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当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后,就不要继续吹气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我检验人呼出气体的实验记录 现象 我的发现 用注射器想澄清的 石灰水中注入空气后 想澄清的石灰水中 吹入空气后 4.交流、总结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5.你还有什么方法能验证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了吗?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把燃烧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中,就会熄灭。怎样收集呼出的气体呢?可以用排水法。 (1)将集气瓶沉入盛有水的水槽中装满水并倒置于。(3)将吸管伸入集气瓶内吹气,将水排出。(3)将毛玻璃片放入水中,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缓缓拿出水面。(4)将毛玻璃封口的集气瓶正立起来。这就收集到了一瓶气体。 6.学生实验,并汇报。 7.师小结: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气体种类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人体吸进的气体 78% 21% 0.03% 0.97% 人体呼出的气体 78% 16% 4% 2% (三)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容易得哪些呼吸系统疾病?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学生汇报,老师用视频展示“吸烟的危害” 肺活量:就是指我们一次尽量吸气后再呼出的气体总量。 十岁左右的儿童肺活量1400ml左右;成年人肺活量4000ml左右;运动员的肺活量6000—8000ml左右。 三、拓展活动(任选其一) 查阅资料了解大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 查阅资料,了解吸二手烟对身体的危害。 板书设计: 15.我们的呼吸 呼吸器官:鼻、咽、喉、器官、支气管、肺(
课件网) 15.我们的呼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