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45992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4《有无相生》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09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教案
  • cover
《有无相生》教案 学习目标: 1、 学习选文第3、4、5、6则; 2、 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 3 、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学习重点:掌握各类文言现象。﹒ 学习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 宇宙中各个部分都可以分为相互对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与此相仿,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也有一位哲学家提出过类似的观点:““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大家知道这位哲学家是谁吗?(老子)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老子》选读《有无相生》。 二:老子及《老子》 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生卒年月不可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死于公元前500年。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他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孔子曾经向他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过着隐居生活。《老子》一书,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就是自然,路,道理,法则,规律。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一切皆有道生出,道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三:研读文本 1.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2.精读课文 初读之后,大家对文本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其中也一定有些不懂的语句,所以我们需要精读,再读,请大声地朗读课文(至少读三遍),并把你结合注释仍然不理解的字,词,句圈点勾画起来,一会我们小组讨论共同解决。 3.小组合作,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现) 死而不亡者寿(妄) 其脆易泮(判) 起于累土(蔂) 2、词类活用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形作名) 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 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 3、古今异义 埏埴以为器(来做)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4、文言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5.翻译 四、合作探究 (一)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