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46772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预习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365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预习
  • cover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预习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与无知,培养学生诚信、宽容、惜时、知错能改等美好品德。 重点 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 难点 启发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与无知,培养学生诚信、宽容、惜时、知错能改等美好品德。 教法 诵读法、启发探究法 学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 教具 多媒体 文学常识 一、主题导读: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二、 主题实例:《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基础知识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必备素材 论孔子交友的“信”原则 杨智平 孔子认为“信”是处理朋友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伦理原则,“信”包含真实、诚实,以诚待友,守信用,信任他人、取信于人、取信于民三层意思;“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的友分类,也体现了交友的“信”原则。它对现代人“信”的原则,应该真诚交友,朋友之间要相互学习,要讲“信”明“义”,讲“信”要先处理朋友关系也有启示作用,根据从我做起。 一、“信”原则的基本内容 “信”字在《论语》中出现38次之多,孔子非常重视“信”的作用,并把它与“仁”、“义”、“礼”字相提并论。作为一种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信”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真实、诚实,以诚待友 孔子认为,对待朋友应认真诚实,心口如一,言“主忠信”(《论语·述而》),并以行一致,他尤为赞同忠信自许,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赞赏“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论语·里仁》)极力反对“巧言令色”、“利口无信”的行为,憎恨那种言行不一、假冒伪善的“乡愿”,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