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50793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5.2 鹏之徙于南冥 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376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鹏之,徙于
  • cover
《鹏之徙于南冥》学案 【学习方法】 1、查阅工具书及相关资料。 2、诵读法。(音读、意读、情读、悟读) 3、学案导学法 4、小组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调动积累】 1、交流作者信息(分类划出你感兴趣的信息) 庄子(约前 369~前 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家境贫 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 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孟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 游》。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 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 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2、交流作品信息(初步感知) 《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南华真经》)一书,计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 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这两个方 面都给了后世以深刻、巨大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他关于道的理论,为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 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他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是对世俗观念、日常意识的重大超越;他关于生死问 题的看法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为后世中国无神论传统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源;他 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具有反抗专制制度和等级压迫的进步作用,对于人类社会纠正自身的文化 偏向,也具有很大价值。从文学价值方面来讲,《庄子》一书展现出来的浪漫主义才力,更为后世称道和借鉴,鲁迅先生说:“其为文汪洋辟阖,仪态万千,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是很精当的评论。至于书中主观、消极、无为的一面,我们应当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庄子的经历加以理解 和批判。 关于寓言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意义。其主题思想 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 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中国古代寓言夹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