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55965

2.1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同步课件(共12张PPT)+练习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416138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2.12文,外孙,入村,收麦,同步,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授课:古语老师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2006010301RB10212HRX 壹 贰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叁 整体感知文本。 透过本诗探究诗人的诗风。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稍逊;亦工书法,笔体挥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宋代田园诗是中国田园诗的一座高峰,在继承陶诗开创的躬耕题材的同时,为士人劳作题材增添了一种新内涵,即着重表现了封建租佃经济制度下,地主阶级对农业生产的特殊关注以及他们自己操持农事的感受。 苏辙晚年仕途坎坷,自宋哲宗亲政起用元丰新党后,他连年遭贬。在被贬往岭南前,他曾在颍川买田安顿一家老小。徽宗即位后,他从岭南量移岳州等地,不久被命奉祠,便还归颍川居住,与子孙治田营生。从《和迟田舍杂诗》的表述“麦生置不视,麦熟为一来。我懒客亦惰,田荒谁使开”来看,苏辙是把田地租给客户耕种的主家。但即便如此,他与家人也要亲自操持农事,《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即为此类作品。 整体感知文本 整体感知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求取 欢喜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农村麦收季节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本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出发,不详写劳动场面,而是从诸孙入村写起,以对比手法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表现了宋代士子亲历农桑的行为,富有典型意义。 幸好 →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参与的人物 → 侧面描写麦收季节繁忙的劳动景象,间接刻画出劳动的艰辛,表达诗人感激之情。 →表现大功告成后诗人的欢喜与感激之情。 苏辙 使……鼓舞 透过本诗探究诗人的诗风 “朴素自然”为诗文评中的一种常见风格,体现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现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和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是一种审美理想。透过本诗,苏辙的诗风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 朴素自然的诗风 (2)语言上的朴实无华、清新自然。如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大饼”入诗或为苏辙首创。生活化的通俗之语大量入诗,增添了苏辙闲居颍昌时期所用之语的诙谐之趣,同时也体现出宋代文学通俗化的转变趋势。 诗歌特色 (1)诗歌情感上的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完全出自本心,合乎本性。《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就是一幅天然的农村农事图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3)诗歌艺术表现上的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如颔联和颈联,对比和对仗手法的得当运用,却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主题归纳 本诗描写的是苏辙晚年闲居颍昌时的日常生活情景。在麦收季节,外孙文骥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苏辙作此以记录。从诸孙入村帮自己收麦写起,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借此抒发了对诸孙的感激与欢喜之情,传达了浓浓的亲情之乐,令人倍感温馨。 学习小结 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壹 整体感知文本。 贰 透过本诗探究诗人的诗风。 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