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74234

2020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训练含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1087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诗歌散文,古代,中国,选修,人教,新人教
    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D ) A.乃能衔哀致(表达)诚  曷(何)其有极 B.不省所怙(依靠) 敛不凭(临)其棺 C.遽(急、突然)去吾而殁 其信然(真实、确实)邪 D.比(等到)得软脚病 抱无涯之戚(欢乐) 【解析】 D项, 比:近来。戚:忧伤。 2.加点的“其”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 ①⑦指示代词“那、那些”;②⑧人称代词“你的”;③⑤副词,表反问语气;⑥假如;⑨副词,表揣测语气;④⑩人称代词“他、他们”。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吾与汝俱幼 吾与汝毕力平险 B.诚知其如此。 其孰能讥之乎 C.未可以为信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解析】 A项两个“与”字,都是介词,和;B项代词,代“遽去吾而殁”之事/语气词;C项把/用来;D项转折/修饰。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C.其传之非其真邪 D.东野之书,耿兰之报 【解析】 D是结构助词“的”,其他的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下列关于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魂灵来享用祭品。 D.“十二朗”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解析】 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阅读课文1~2两个自然段,回答问题。 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6.古代传统的祭文,有一套固定格式———内容多为对死者的称颂,形式则多为体;而韩愈这篇祭亡侄的文章,却写得别开生面、颇有创造性,其特色为: ①从内容的角度看,只有没有;(前限16格,后限10格) ②从形式的角度看,。(概括不超过22格) 【答案】 骈俪 ①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的朴素叙述__对亡者的一句赞颂之辞 ②不用骈俪韵文,而是句子长短错落,更贴近生活 7.悼念死者,却从自己的身世落笔,“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这样构思和写作,作者的目的可以归纳成两点,即: ①;(概括不超过14格) ②。(概括不超过15格) 【答案】 ①表现由亡侄引发的对兄嫂的怀念 ②一往情深地表达他对亲人的痛惜之情 8.对文中所说“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①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这里运用了和相结合的手法;(每格1字) ②从情感上来看,。(限6字) 【答案】 ①直接描述__间接烘托__②突出一个“悲”字 PAGE - 2 -第五单元 祭十二郎文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所怙(hù) 省(shěnɡ)吾 归取其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