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80343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四上 智慧广场--重叠 教案

日期:2024-06-1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04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岛,五四,数学,智慧,广场,--重叠
  • cover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发展,体验重叠问题建模的过程,并初步感知数学的严密逻辑。 3.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贴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刚刚的脑筋急转弯活动中,可以看得出大家的小脑袋反应很快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出一个:“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去看电影,为什么只买了3张电影票?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说的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不错。有自己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在数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比较满意的答案是;妈妈带着自己的女儿和自己的妈妈一起去看电影的。这里的妈妈有两个身份:一个妈妈身份,一个女儿身份,两个身份是重叠。 如果让你列一个算式你将怎样列? 2+2-1=3 同学们有问题要问吗?没有老师就要问你啦。 其实这类重叠问题我们在二年级就学过。 比如:小明从前数排第三,从后边数排第四,这一行共多少人? 说说如何列算式?3+4-1=6说说你的理由。 为什么减去一呢? 你能仿照老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 看来大家对于二年级的这个重叠问题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四年级的重叠问题跟二年级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的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重叠的认识,再通过二年级重叠问题的回顾,找到今天知识的生长点。带着问题研究今天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学校举行达标运动会,4年级4班选择学生代表班级比赛,参加跳绳有6人,参加踢毽子的有5人,一共有几人参加达标运动会? 5+6=11人(几年级的问题)对一年级的问题。可以我还有条件呢? 参加跳绳的有: 学号: 3号,6号,9号,22号,23号,32号。 参加踢毽子的有:学号: 3号,6号,12号,13号,36号,。 请这些同学上台,围成一个圈。拉起手来。 请最大号的当组长把你的队员找齐。 出现什么问题了?为什么要抢人? 生:因为1、2号既参加跳绳也参加踢毽子的。 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2号站在中间,怎样让人们一下看出是语文小学的呢?(画一个圈,这个圈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我们一起来个口令游戏。 ①请参加跳绳的同学举手; ②参加踢毽子的同学举手; 还可有怎么下口令? 即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子的请举手。 只参加跳绳的请举手; 只参加踢毽子的请举手; 同学们太棒了!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验到重叠人员,通过口令的活动,加深对各部分的理解。】 (3)、现在到底多少人参加达标运动会? 我们用学号来代替一下。 谁来摆一摆? 如何一下子看出是一个组的呢? 跳绳6人 踢毽子5人 4人 2人 3人 (4)、参加达标运动会一共几人? 如何列式,自己写一下,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6-2+5=9人 4+3+2=9人 5-2+6=9人 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两部分之和-重复的部分=实际的人数 【设计意图:通过算式的讲解,加深理解各部分的意义。】 (5)、今天我们研究的重叠问题和二年级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的是:都是重叠问题,都是用两部分之和-重复的部分=实际的人数; 不同是:二年级重复的是1个人,四年级重复部分是多个人。 (6)、重复的人数可以是任意数吗? 思考 跳绳5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