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198439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325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教案
  • cover
第三单元 8.3 琵琶行并序 教案 教学目标目标 1、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3、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语言知识。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之处。 难点: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枫叶荻花何处寻?江州城外柳阴阴。开元法曲无人记,一曲琵琶说到今。”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并序)》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音佳话,更为我们留下了一曲“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千古绝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曲折的故事中去,聆听琵琶乐音的美妙之音。 二、写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任谏官,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琵琶行》。 三、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一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邦,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四、题目解说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曲、吟等源于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来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行文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其特点是婉转流动纵横多姿。“并序”,般出现在诗文的题目或前言中,“并”有“连”“附”“并且”等含义。“并序”其内容为介绍与诗文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等。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层:浔阳江边闻琵琶; 第二层:江心聆听琵琶曲; 第三层:江中诉说身世苦; 第四层:自叹谪居感慨多; 第五层:重闻琵琶青衫湿。 六、全文分析 1、诗文按什么顺序写?请理清行文思路,并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全诗按时间顺序写。 ①月夜江头送客 ②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③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④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重闻琵琶青衫湿?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3、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4、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试做具体比较。 ①琵琶女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②作者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京城作官、高官厚禄、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