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数据库》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与理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中,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信息技术课等同于计算机课,不应只是学习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应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以应用性学习为主,重点提高学生利用软件完成任务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二、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高一信息技术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深化,探讨更加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兴趣,是学生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的在线数据库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基于WWW技术的一个站点。由于学生在第二章已学习过“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等基于WWW技术的知识,其图形界面与在线数据库系统极为相似。因此,对于在线数据库系统的登陆、查询、检索、浏览等操作都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知识迁移对后续的学习非常有利。 学生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信息资源管理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例如对计算机文件的管理、网上搜索引擎的操作和使用;并在第一节掌握了"认识信息资源管理"的知识内容。基于个人需要,学生对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管理使用信息资源;对哪些能够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库和实现高效的检索功能的信息系统会颇感兴趣。因此,在教学本节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探讨更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信息资源管理和使用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2.熟悉使用和分析在线数据库应用系统。 3.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在管理大量数据与检索信息方面的优势。 操作技能目标 1.通过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了解其主要形式及操作方法。 2.能熟悉使用在线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检索、收集、存诸、管理等功能。 3.能对在线数据库应用系统查询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和科学分析。 情感目标 1.具有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努力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 2.能主动获取、查询、检索信息,拓展视野,勇于创新。 3.通过使用在线数据库应用系统,提高自身分析能力,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发展目标 通过学习和探究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检索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据库挖掘能力,为以后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数据库存储、管理数据库及高效检索的优势。 2.通过自主操作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科学分析和评价数据。 难点 1.如何辩证地认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与不足。 2.养成科学使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习惯。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操作探究、小组合作。 六、教学时间 1课时 七、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案例激趣,设疑导入。 教师:当我们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学习时,学校要搜集整理我们的学籍信息以便管理,同学们知道学校是怎么管理我们那么多学生的学籍信息的呢? (幻灯片演示传统手工管理和现在的学籍信息数据库应用系统)。 (1)以前的管理方式是一人一表,然后按班级装订成册。大家想想,如果你是教务处主任,校长要你2分钟内上交我校高二“XXX”同学的学籍信息,能不能实现? 怎么办? 学生回答:一页一页翻看;先问级部叫“XXX”的同学在几班,直接查看班级学籍信息卡; 教师提示:如果有好几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