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238956

人音版9年级上册 《隐形的翅膀》课件+教案+素材(共18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586605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音版,9年级,上册,隐形的翅膀,课件,教案
    《隐形的翅膀》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九年级 授课人:黎珏宏 教材分析: 《隐形的翅膀》是一首励志的流行歌曲。二段体结构。全曲的音乐是围绕开始的第一乐句展开的。激越的前奏、热烈兴奋的间奏及尾声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歌词中多次出现的“隐形的翅膀”是表达青年人实现梦想坚定信念的隐喻,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歌曲中表现了具有“隐形的翅膀”的天使,在看尽了人间的变动不安冷漠之后,要用带来希望的“”隐形的翅膀燃起每个人心中勇敢追求梦想的希望。 学情分析: 对于初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这一点要正确引导。初三学生上课比较认真,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针对于初三学生要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起承转合”与“同头换尾”艺术创作手法,特殊音乐符号了解,并且学唱歌曲A、B段旋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思考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运用视听综合法完整聆听学唱歌曲形象。直观的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并表现歌曲的感情。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隐形的翅膀”的力量,深刻理解“隐形的翅膀”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A、B段,深刻理解“隐形的翅膀”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读懂歌词内藏的蕴意,挖掘“隐形的翅膀”的寓意,以及对“起承转合”与“同头换尾”等艺术创作手法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很高兴能够再一次跟同学们来傲游音乐的海洋,在正式开启我们音乐之旅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观看一段视频,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你从主人公身上看到了那些特质? 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啊,我们从王德顺老先生的身上看到了,对梦想无限追求,活到老学到老的坚韧品质,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依然向前奋进,展翅翱翔,(PPT出示课题)下面让我们一起插上隐形的翅膀去找寻我们最初的梦想吧! 新授: 1、聆听歌曲: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学生:(自由回答) 师:歌曲为二段体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全曲音乐是围绕开始的第一乐句展开的。激越的前奏、热烈兴奋的间奏及尾声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其中A段采用了“起承转合”四句体结构,这是对比结构中典型的结构形式,乐曲是在平稳的陈述中抒发的思想感情。B段两个乐句采用了“同头换尾”的创作形式,乐曲结束在主音上。此段音乐将人内心的激情迸发出来。 2、聆听歌曲A段:体验“起承转合”四句体的情绪变化,一二乐句与三四乐句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回答) 师:歌曲开始,情绪平缓;承句则承接第一乐句,旋律线条同样平缓进行。到第三乐句转则,旋律线条微微往上,情绪激越。最后合句旋律线条往下,情绪温情的收回来。在平稳的陈述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3、学唱歌曲A段:(强调学生身体坐正、口腔打开、咬字清晰) 4、聆听歌曲B段:两乐句在开始和结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自由回答) 师:旋律开始相同,结束不同。这就是“同头换尾”的创作形式 此乐段将人内心的激情迸发出来,表现了青年人不断追求理想的决心。 5、学唱B段旋律:(气声唱法,高音的唱法,休止符等) 6、尾声:尾声的作为乐曲的结束部分,用以引申未尽之意并加强了结束感,歌曲当中尾声部分再现了B段后半句,让人留有言而无尽,追求不止的想象。 7、特殊音乐符号:记号处反复、倚音、升降记号、自由延长(讲解与音响效果示范,让学生了解与体验,拓展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 8、演唱歌曲: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唱出希望、唱出温暖、唱出力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