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40427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 古诗三首》之《出塞》 课件+教案(共19张PPT)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06294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PPT,19张,教案,出塞,编版
    (课件网) 出 塞 21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 出塞 塞:边关。 出塞:到长城以外打仗。 理解诗题 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走近作者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初读古诗 边 朝 长   领 我会认 塞 秦 sài  qín zhēng  jiàng 征 将 我会写 塞 秦 征 塞 奏 证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准节奏 探究诗意 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关:关隘,指边境上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军事工事。 长征:长途征战。 还:返回。 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边塞远;时间长 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人未还 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战死沙场?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 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称他为“飞将军”。 叫: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及河北北部。 如果龙城的英勇善战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领悟诗情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勤劳的妻子,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 征人在万里之外驰骋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资治通鉴—唐》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唐王昌龄《塞下曲》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小资料 边塞征战生活 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 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出塞》教学设计 课前互动:以诗会友《静夜思》。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会思念家乡?你有过想家的经历吗? 知诗人 说到唐诗,你们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诗人了解多少?我们今天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 王昌龄的《出塞》到底写了什么?(板书课题)“塞”是什么意思?塞就是边关,古代的时候我们以长城为界线,长城以内的叫塞内,长城以外的叫塞外。 出塞就是到长城以内去,还是到长城以外去.没错,到长城以外去,是去旅行?对,去打仗。作者王昌龄确实带兵去过塞外,打过仗。这首诗就是写他看到的边塞生活的情景。 (出示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初读古诗 读通读顺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课件出示) 指导读准“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