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242400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 四年级上册6.22.刹车的学问(课件11ppt+教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20674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青岛,6.22.,11ppt+,课件,学问,刹车
    (课件网) 22.刹车的学问 小宇刚学会了骑自行车。一天,他骑着自行车下坡,突然发现路的前方有一块大石头挡住了去路,他非常的慌张,害怕,不知所措……你觉得应该他怎么办? 提出问题: 行驶中的自行车为什么能被刹住? 猜 想: 可能跟摩擦力有关…… 实验器材: 一辆自行车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结构 控制部分 传动部分 制动部分 左手刹 右手刹 刹车盘 里面有两块刹车片 刹车装置 各部分的作用 控制部分 传动部分 制动部分 左手刹 右手刹 手刹把手是自行车的控制部分,握紧手刹时,转动的车轮可以被刹住; 自行车的制动部分是分别安装在刹车盘两边的两块橡胶块(或碳纤维材料)部分,当刹车时,橡胶块与刹车盘紧密接触,增大了摩擦力,从而减缓车轮的转速,起到制动作用。 保证了刹车系统的正常工作; 提出问题: 行驶中的自行车为什么能被刹住? 猜 想: 可能跟摩擦力有关…… 实验器材: 1.三人合作。第一人将这辆自行车的后轮抬起,第二人使后车轮慢速转起来,第三人手握后刹车把手进行刹车,观察后车轮的转动情况。 2.第二人使后车轮中速转起来,第三人手握后刹车把手进行刹车,观察后车轮的转动情况。 3.第二人使后车轮快速转起来,第三人手握后刹车把手进行刹车,观察后车轮的转动情况。 一辆自行车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后车轮慢速转时,手握后刹车把手用较小的力就可以使车速慢下来。 2.后车轮中速转时,手握后刹车把手用较大的力就可以使车速慢下来。 3.后车轮快速转时,手握后刹车把手用更大的力就可以使车速慢下来。 实验结论: 越用力刹车,摩擦力越大,车速越容易慢下来。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假如有一天你在骑自行车遇到突然情况时,你该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 采用紧急刹车,使自行车停住。 汽车刹车系统的刹车踏板部分相当于自行车中的手刹部分,属于控制部分; 刹车片相当于自行车中的刹车片,属于制动部分; 刹车油部分则属于传动部分。 拓展: 汽车的刹车系统 汽车刹车系统工作原理: 用脚踩下刹车踏板后,传动部分推动活塞,将刹车油压向紧贴前轮与后轮的活塞,然后通过此活塞将与前、后轮相近的刹车片压在汽车轮毂上,使刹车片与车轮毂之间产生巨大的摩擦力,从而达到降低车轮转速直至停车的目的。22.刹车的学问 教学目标: 1.了解自行车的刹车系统,认识到刹车运用了摩擦相关知识;认识自行车装置的组成部分,能说出自行车的刹车装置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观察到的数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自行车刹车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刹车运用了摩擦相关知识,并会运用刹车保护人身安全。 难点:刹车系统的制动部分的工作原理。 教具:自行车一辆,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法1:教师询问学生对生活中交通工具的了解程度,学生答不一。教师可在学生的答案中选出最环保效率较高的出行方式,引入研究目标--自行车。 方法2:教师可用Ppt展示生活场景,问学生是否有过骑自行车的经历,有生活场景引入课题“刹车的学问”,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自行车利车系统组成部分和车的过程进行猜测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与实践 (一)提出问题:行驶中的自行车为什么能被刹住? (二)猜想:可能跟摩擦力有关……(多名学生发言,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实验器材:自行车 1.观察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师: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由哪些部分构成?(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棒。老师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