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自主设计实验,能从蜡烛的切割、加热、燃烧中发现物质的两种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探究乐趣,乐于合作交流,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关注和发扬。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种是仅仅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种是产生了新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媒体:课件 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魔术。展示小魔术,神奇吗?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来研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吧! 二、简单认识蜡烛。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蜡烛?与同学们分享你知道的知识。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老师这里也有很多漂亮的蜡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各种漂亮的蜡烛)漂亮的蜡烛装点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问:在哪些地方见过蜡烛? 生:过年时、过生日时、祈福时等等 师:这些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蜡烛它们的材质都是一样的,让我们了解一下蜡烛吧! 蜡烛知识简介(找生读) 三、如何让蜡烛“变”? 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常见的蜡烛,请同学们观察 1.研究特点(你所了解的特征) 2.让蜡烛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 细心的同学发现老师刚才板书的时候,“变”字写的非常大,“变”既是我们物质世界的主题,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同学们思考一下,用什么方法使你手里的蜡烛发生变化?看谁的办法最多 四、设计实验方案 请同学们打开实验盒,里面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器材。(火柴、小刀、勺子、玻璃片)课件出示四种工具,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根据这些器材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五、实验汇报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汇报实验方案,挖掘工具的不同用法。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注意实验安全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六、汇报实验结果 总结两大变化:哪个小组给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切割、加热、折断、雕刻等方法只是让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而蜡烛燃烧会产生黑烟,还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仅形态变化,还有新物质生成。总结两种变化,一种仅仅形态发生变化,另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七、根据结论判断两种变化 同学们认识了两种变化,接下来就考考你们,下面的这些现象属于哪种变化?课件出示:折纸、小麦磨成面粉、木柴燃烧。交流后,重点研究白醋泡鸡蛋。(出示录制的微课)让学生理解它属于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并将实验后的鸡蛋带到课堂让学生观察体验。 八、介绍面塑 同学们,刚才的实验很神奇,老师再给大家介绍更神奇的东西。出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面塑。面塑属于哪一种变化?课下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尝试做一做,把传统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形态发生变化:物理变化 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
课件网) 科学--蜡烛的变化 我的名字叫蜡烛,快来认识我吧! 蜡烛主要成分为石蜡,是从石油中脱蜡而制得的,易熔化,密度小于水且不溶于水,有轻微气味。 蜡烛的作用: 1、在古代,因没电力,蜡烛用作照明,尤为重要。如成语: 秉烛夜游、烛尽光穷等。 2、在今天,蜡烛则更多的被赋予了感彩,例如生日晚餐、对亡灵的悼念、对未来的祈祷等等,特别是在纪念日和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便会点起蜡烛。如成语:火烛银花、火光烛天等。 3、另外,蜡烛也常会作为一种物理或化学实验的用品及用于工业生产上。 日常象征意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就算化为灰烬,也要发出自己的光亮,常用作比喻极有奉献精神的人,甘愿牺牲自己,而为他人着想。 蜡烛的知识简介 从观察蜡烛开始研究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会有哪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