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269384

19.探索地球 课件(20张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5-05-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9次 大小:965488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探索,地球,课件,20张,PPT,教案
    19.探索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2.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 4.了解历史上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中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 教学难点: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 活动准备:地球仪、小帆船 活动流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待学生交流后,教师可继续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人眼里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出示古人对地球形状探索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概括、描 述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天圆地方说”;古印度人的盾形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观测推测出地球是圆的。) (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资料卡帮助其进一步形成对地球的整体认识。 2.模拟帆船远航回港的生活现象。 (1)教师引导学生以帆船远航回港为切入点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 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的漫长历程。 (2)得出自己的观点,提供相应的证据。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究结果,并在小组间补充。 (4)麦哲伦实验航海经历,使学生深刻体会前人探索地球历程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 (5)动画演示麦哲伦的航海经过的路程。 3.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 (1)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现代科技观察并记录到的地球,让学生描 述地球的样子。 (2)通过视频播放现代世界认识地球的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地球的形状。 (3)教师补充播放关于探索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资料,使学生形成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得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了解地球有多大。 (1)教师列举更多实例或数据说明地球的赤道的长度和表面积,加深学生对地球的了解。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三、拓展活动 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四、板书设计: 19.探索地球 地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6371km 最大周长:4万km 表面积约为:5.1亿km2(课件网) 19.探索地球 制作人:张洪龙 制作时间:202011.19 青岛版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配套课件 (五﹒四学制) 新知导入 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有人认为是圆的,有人认为是方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探究人们人是地球形状的历程 新知讲解 探究人们人是地球形状的历程 新知讲解 天圆地方说 中国的古人观察到“天似穹窿”,就提出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天圆地方说 新知讲解 盾形说 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一个倒置的碗,支撑地球的是几只巨大的大象;而大象又站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背上,乌龟又被一条巨大的眼镜蛇环绕,眼镜蛇代表着水。 印度人的盾形说 新知讲解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亚里士多德的推断 新知讲解 月食现象 新知讲解 月食现象 新知讲解 帆船归港 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 新知讲解 温馨提示 分别在地球仪表面和桌面上模拟海面实验。 驾驶帆船“进港”的同学要控制好船速,不要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