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70248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 12.1学生实验 探究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4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九年级,物理,12.1,学生,实验
  • cover
一、学生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素质教育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一定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2.使学生初步熟悉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同一只电阻的电流及其两端电压,会用与待测电阻串联的滑动变阻器调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3.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学法引导 对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的理解是个关键,方法理解了,则在方法的指导下设计实验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性关系应水到渠成。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认识并总结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两端的电压和本身电阻的定量关系。 2.难点:(1)对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方法的理解。(2)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电路连接及调节。 3.疑点: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可以先向学生做简要介绍。 教具学具准备 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电池组,定值电阻5欧、10欧、15欧各一个,滑动变阻器,开关等。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研究前先由学生做出大胆的猜想,再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也可由基础较好的学生代替教师完成)得到实验数据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归纳出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 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1.承上启下的作用,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明确教学目标。 2.熟悉电路连接,清楚实验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口头表达能力。 整体感知 正确地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是重点,而做好实验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实验目的和研究方法认真完成实验,在分析数据时,如分析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时,应先算出,再算出;分析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关系时,应先算出,再算出;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只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不能说成“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同样地“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不能说成“电阻与电流成反比”。这是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与电压、电流无关。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知识链接:_____是使自由电荷_____形成电流,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_____。 2.猜想:导体中的电流(I)好像跟这段导体两端的_____和这段导体的_____都有关,且好像是_____越大,_____越小,电流越大。 3.探究过程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1)控制_____不变,研究I与U的关系: 巧设实验电路:(学生设计电路图,展示、评价、选择) 实验操作:提供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R取10Ω),调节滑片,使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如1V,2V,3V,读出对应的电流值记入下表 记录: R=10Ω 电压(V) 1 2 3 电流(A) 结论:在_____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 (2)控制_____不变,研究I与R的关系: 巧设实验电路:(学生设计电路图,展示、评价、选择) 实验操作:提供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在M、N之间依次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地变化。如5Ω、10Ω、15Ω,调节滑片,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如U=3V),把对应不同阻值的电流值记录在表格中。 记录: U=3V 电阻(Ω) 5 10 15 电流(A) 结论:在_____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 4.学生归纳实验结论: 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让学生复述达到记忆准确完整。 由实验我们已知道了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