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7441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找次品 冀教版

日期:2024-06-1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03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次品
  • cover
课  题 找 次 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的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魅力。 教学重点 会用逻辑思维能力“一分为三”地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教学难点 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单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过 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跷跷板游戏,感受跷跷板的平衡与不平衡。 (2)新课教学: 【我校为积极备战“市级乒乓球联谊赛”新购了一批乒乓球,共81个,其中有1个球稍重一些。为避免影响比赛成绩,若只能利用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到这个稍重的球?】 请学生大声有语调的为大家朗读。 认识天平吗?没有砝码的天平就好比跷跷板。 猜猜看,至少需要几次找到重球。 预设: 1次、4次、6次、40次、80次 .....其中1次让学生说明理由。 教师:1次是正确答案吗? 师生交流讨论,1次只是碰巧,不仅要至少,还要以“保证能找到”为前提。不能只考虑运气最好的情况,而是要考虑运气最坏的情况。 板书:至少、保证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数学中叫“找次品”问题。 板书课题:找次品 找次品问题中,次品通常轻一些或者重一些,这个问题中的次品,是稍重球。 教师:为什么从81个乒乓球里找一个重球,同学们猜测的结果都不同呢? 因为81这个数字太大,不好猜,就好比大海捞针,那么你觉得几个球好猜? 如果数字变小一点,可能会容易一些。……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教师:2个乒乓球中有1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到?……1次 教师:那么肯定? 学生:一定不平衡,下沉即为次品。板书2(1,1)—1次 教师:如果3个乒乓球中有1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到? 请学生面向全班介绍操作过程。(尽量规范语言) 教师及时板书分法:3(1,1,1)—1次 结论:如果平衡,那么剩下(盘外)的那个球为次品。 如果不平衡,那么下沉的盘内的球为次品。 不仅可以称,还可以根据天平平衡情况,推理得到结果。 教师: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方法。 5、教师:看来2个和3个虽然数量不同,但最少称1次就可以保证找到次品。 4个乒乓球有1个次品,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到呢? 有想法的同学上台操作演示。教师及时板书分法。 方法可能不同,但结果相同,均请学生上台,渗透可以有不同分组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直接得出2次的结论(两种称法),也有可能出现1次,最后进一步巩固,1次运气比较好,要考虑运气最坏的情况。 (3)“经典数字”探究 8个乒乓球中有1个次品,最少称几次保证找到? 自学探究,学生4人为一组,合作探究8球的称法。 将你的方法填写在下表中,能想出几种就写几种。 4人为一组,组内分享你的方法。 比一比,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分组汇报交流: 教师:哪种方法最好呢?好在哪儿? 学生:(3,3,2)的分法最好。每组数字尽可能接近。板书方法。 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分三组(缩小范围) 9个乒乓球有1个次品,最少称几次保证找到?请你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最佳方案。希沃投屏展示。 预设: 2次:9(3,3,3)—3(1,1,1) 3次:9(4,4,1)—4(1,1,2)—2(1,1) 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平均分三组 8球与9球的结论对比 得出结论:尽量平均分三组,并解释什么叫尽量平均分。 (4)总结 教师小结:你们太厉害了,通过刚才的实验、讨论、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发现了分组的奥秘。 (5)运用 教师:你们今天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现在你能解决本节课开始的问题了吗? 回忆对比你最初猜想的答案,是不是难以置信?这就是你们这节课的收获与突破,看来只要找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