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27480

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苏教版七年级上)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14786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11版,七年级,苏教版,际遇,三岁,8课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十三岁的际遇 田晓菲 未名湖 理科楼 档案馆 体育场 湖光塔影 图书馆 北京大学历史 北京大学创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北大的传统精神。 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是北大的学风。 作者简介 田晓菲,天津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书呆子”。在初中时她的第一本诗集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 出版作品有诗集《爱之歌》,散文集《生活的单行道》。 写作背景 1985年,十三岁(近十四岁)时,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田晓菲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后来,又出国留学。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大建校90周年写的。当年以神童著称的田晓菲,凭十三岁的年龄走进北大,可谓踌躇满志。面对北大浩瀚的书海,眼前如同展现出蔚蓝无际的天空。成就感鼓舞作者奋发努力,搏击长空;身处北大,“北大精神”即科学、民主、进取、创新的精神又以无穷的魅力感召作者,所以产生了“渴望生活、渴望创造”的激情。 题解 “际遇”即“遭遇”之意,不过多指好的。 “十三岁的际遇”则指作者十三岁时就被“北大”破格录取一事。这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从七岁到十六岁的一段生活,抒发了对“北大”的无限感激和热爱之情。 自学提示 jū xì mò bènɡ qiónɡlónɡ zǎn diàn zhòu yè xù   bìnɡ xī tián xié chóu chànɡ 白驹 过隙 蓦然 迸溅 穹隆 积攒 沉淀 骤然 呜咽 絮语 摒弃 犀利 安恬 撷取 惆怅 给划线的字注音: 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白色少壮的马在缝隙前飞快地越过。 迸溅: 穹隆: 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 积攒: 一点点地聚积。 骤然: 呜咽: 突然,忽然。 白驹过隙: 弹指: 向四外溅,这里指传播。 低声哭泣。 比喻时间极短暂。 读课文看作者成长的 足迹 七岁初识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10岁,初见北大 从未怀疑过我能成为北大的学生…… 十三岁我考上北大 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和好奇 两年后的现在 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北大的人,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精神。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的? 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渴望生活,渴望创造”的激情? 线索: 向往北大(1-5) 成长在北大(6-12) 感谢北大(13-17) 按时间 北大的魅力 图书馆 追寻美梦,探寻世界 开启大门,陶冶性情 打开窗子,追求真理 展示世界,追求理想 启迪心智 师长:绅士风度,和蔼可亲;怪僻,潇洒;谈笑风生,古朴凝重…… 北大的人 学生:专注而入迷;敏感、纯洁、犀利、机智、生机勃勃;气氛清新自由、渴望理想 北大的书 沉静,愉悦,安详 渴望 再读课文, 回答问题 1、“我”看到图书馆时为什么会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北大的图书馆有400多万册的藏书,要全部看完几乎是不可能的,自己在图书馆面前显得很渺小。 2、“雄壮的誓言”为什么会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发一个誓言很容易,但要实现自己的誓言则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一个誓言和象征知识海洋的图书馆比较起来显得多么轻微。 3、“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和“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怎么理解? “我为北大感到骄傲”: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之一,是知识和学问的象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我在母校的培育下,刻苦学习,成为无愧于母校的优秀人才。 4、上铺的女孩为什么哭?“我”当时有没有理解她的心情?为什么? 女孩为自己的无知而难过。没有理解。因为我当时是班上的佼佼者,根本无法体会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感觉,下面也谈到“我似乎也理解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