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01827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721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气压带和风带,课稿
  • cover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们,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不仅是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季风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成因与分布)”的基础,还可为后面分析自然带的形成、分布提供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知识点的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而对三圈环流中高空形势不做要求。结合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确立了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能够联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阐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3)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绘制地理示意图的技能。 (4)通过阅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图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图,增强学生空间感知与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生活、生产实际中与气压带风带有关的地理现象,自主、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分析、探讨。 2、课堂中交流、表达、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示分析、活动,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以下几个内容: 教学重点是(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首先这两点是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对接下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作了铺垫,具有迁移性。 教学难点则是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因为该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理解,因此难度较大。 二、教法和学法 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这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时知识点虽然不多,但是内容抽象,思维量大,教学中采取图示分析、多媒体演示、学生活动等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和老师点拨相结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动画设计,变抽象为具体,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这样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 而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图文转化,文图转化,以文解图,以图忆文,增强感知。同时要注重前后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全面理解掌握。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温故引入新课,检查学生对前部分知识的掌握状况,并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讲授新课】 在热力环流的基础上,提出赤道与极地的热力差异,赤道形成热低压,极地形成冷高压,近地面空气由极地流向赤道,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提问学生是否存在这种大气运动形式?由此引出地转偏向力。提出假设条件:太阳直射赤道,地球表面均匀,大气环流将会呈现什么样子?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展现,我将用多媒体动画一步一步展示。 低纬环流: 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到30°N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 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由于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鉴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理解起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