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09819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6997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课外古诗词诵读 1.朗读诗歌,体会《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 2.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抒发的情感。 3.感受律诗的格律、章法和语言之美。 1课时 教学《式微》和《子衿》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四书五经”中的《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的殿堂,欣赏其韵味,感受其魅力。 (板书文题) 二、初读,把握节奏特点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邶风(bèi) 子衿(jīn) 嗣音(sì) 挑兮(tāo) 达兮(tà) 城阙(què) 2.再读诗歌,读出节奏 式 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 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师生合作朗读,感受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之美) 3.自由朗读,体会重章叠句 (1)自由朗读《式微》,比较两节诗的不同。 (生朗读交流,师引导) 预设 两节诗只有三个字不同。上一节中的“微君之故”,第二节变为“微君之躬”;上一节中“胡为乎中露”,第二节变为“胡为乎泥中”。 (2)自由朗读《子衿》,体会重章叠句的运用。 预设 《子衿》前两节,变换了三处地方。第一节“青青子衿”在第二节变为“青青子佩”,“悠悠我心”变为“悠悠我思”,“子宁不嗣音”变为“子宁不来”。 师小结:这也是我们第12课学过的《诗经》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重章叠句,即同一诗章重复,只变换少数几个字来表达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重章叠句”可以强调某种感情,营造特殊的意境。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的节奏,并通过分析诗歌每一节中变换的字词,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重章叠句的回环往复之美。 三、研读,深入理解诗歌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交流讨论,师引导) 预设 《式微》描写了劳役者在野外冒霜露、踩泥水,给统治者干活,天黑仍无法归家的景象。表达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吟唱出一首劳役者的悲歌。 《子衿》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抒发了对恋人焦灼的思念。 师小结:《式微》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意设问。诗中的人们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穷尽。而采用这种虽无疑却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傅斯年语)。 《子衿》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青色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时的心理活动,神形皆现,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感知诗歌内容,理解情感,感受《诗经》的内涵之美。 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一、读通,感知课文内容 1.读准字音节奏 (1)师范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师针对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