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17750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22512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导学案,教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夜上受降城闻笛》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月亮是诗文的宠儿,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月亮的影子俯拾皆是。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首首著名的月诗,大家一起来看看,李益笔下的那轮明月又是如何? 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李益(748—约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至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 2、创作背景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李益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若出其中。_____,若出其里。⑵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⑶潮平两岸阔,_____。 ⑷_____,小桥流水人家。 ⑸海日生残夜,_____。 3、根据理解填空 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 _____,_____。 ⑶《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⑷《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李白,字_____,号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 ⑵杜甫,字_____,世称_____、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_____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代表作有“_____”和“_____”等。 ⑶岑参,唐代_____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_____》。风格与_____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⑷李益, 中唐_____诗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_____》。 5、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回乐烽( ) 受降城( ) 芦管( ) 四、朗读课文 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五、疏通诗意 1、解释加点词语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 )尽( )望乡。 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不知何处吹芦管”这一句诗有什么写得好的地方? 3、“一夜征人尽望乡”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该句。 4 、本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是如何融汇在一起的? 5、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课堂总结 1、板书设计 2、主旨归纳 3、写作特色 八、拓展延伸 请写出其他的边塞诗三首 九、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默写 ⑴《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 ⑵《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