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18933

11 送东阳马生序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6529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东阳,马生序,教案
  • cover
11 送东阳马生序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点,积累文言文重点字词。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的主旨。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3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第11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 2.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3.初步感知本文“劝学”的主旨。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和背景 囊萤映雪 晋朝时候,有两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一个叫车胤,一个叫孙康。他们两个人都爱好读书,可是他们都穷得连灯油也买不起。 一个夏天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乘凉,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一亮一亮地闪着光。车胤想:要是把许多萤火虫集在一起,说不定能顶得上一盏油灯呢!于是,他找了一块很薄很薄的白布,缝成一个小口袋,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口袋里。用这个装萤火虫的口袋照着看书,果然能看清楚书上的字。这个办法叫作“囊萤”。 孙康想的办法叫“映雪”。一个冬天的晚上,孙康吃过晚饭,到院子里去看雪。他觉得院子里比屋子里亮多了,便进屋去拿出一本书来,翻开一看,果然书上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也顾不得天冷,在雪地里就看起书来了。 车胤和孙康这样勤奋学习,后来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师:“囊萤映雪”的故事家喻户晓,它赞扬的就是刻苦学习的精神。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元末明初文学家宋濂的求学经历。(板书课题) 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明太祖朱元璋誉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或《宋学士文集》)。 2.写作背景。 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入朝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3.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赠序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赠序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往往抒发作者的某些情志或心怀。本文的特别之处是作者没有作过多的议论,而是以类似史家的文字、自传体的表述,讲述了他本人艰苦求学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溢着真情实感。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朴实、亲切、自然,多用事实说话,少有空洞的说教,很好地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本文这类赠序体散文,在古代一直与诗书的序跋体合为一类。直到清代的姚鼐编《古文辞类纂》,才把这一类文章独立出来。姚鼐认为,赠序文就是古代“君子赠人以言”的风流余韵,与序跋文明显不同。 【设计意图】 用“囊萤映雪”的故事导入新课,借势引出对作者宋濂和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句 1.读准字音。 (1)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对照课下注释,扫除读音障碍。 (2)师集中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嗜学(shì) 逾约(yú) 加冠(ɡuān) 硕师(shuò) 叱咄(chì duō) 负箧(qiè) 曳屣(yè 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ɡ) 绮绣(qǐ) 烨然(yè) 缊袍(yùn) 耄老(mào) 谬称(miù) 廪稍(lǐn) 冻馁(něi) 谒(yè) 俟其欣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