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32353

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阶段质量测评二(原卷板+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3

日期:2025-10-20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22691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人教,新人教,解析,卷板,2020年
    阶段质量测评(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荒漠化的防治 1、2、3、4、5、6、7、8、9、25、26 水土流失的治理 10、11、12、13、14、15、16、27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17、18、19、20、21、28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22、23、24、29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我国不同省区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面积图,回答1~2题。 1.该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为( ) A.沙漠化 B.红漠化 C.森林锐减 D.石漠化 2.内蒙古该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盐碱化 C.冻融作用 D.风力侵蚀 下图是位于干旱地区的民勤县东湖镇正新村,治沙村民利用装入沙子的编织袋构成的沙障。读图完成3~4题。 3.村民构筑沙障的主要目的有( ) ①削弱风力 ②增加旅游景观 ③截留水分 ④压沙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沙产业是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风光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列适合在宁夏发展的沙产业有( ) ①沙生中药材产业 ②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 ③沙区粮食产业 ④沙漠旅游休闲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碱蓬,一年生陆生草本,有很强的抗盐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是典型的盐碱地植物,夏秋季节呈火红色。读我国部分地区碱蓬分布及景观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处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灌溉不合理 ②气候干旱,蒸发量大 ③沙尘暴天气多发 ④生态环境脆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对乙处碱蓬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节沿海地区气候 B.吸附重金属污染 C.有利于保护海岸 D.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 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如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7~9题。 7.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 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 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 8.据材料可知( ) 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 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9.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开天然降水 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 D.控制光照强度 下图示意喀斯特地貌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10~11题。 10.降雨强度为40 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量少 B.下渗率大 C.地面崎岖 D.降雨历时短 11.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量变大 B.流速变快 C.土质变松 D.土层变薄 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据此完成12~14题。 12.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 B.降低土地盐碱化 C.缓解水土流失 D.增加水汽输送量 13.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减少引水杂质 B.方便引水管自流 C.防止泥沙淤积 D.过滤水中污染物 14.最适合该工程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