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32354

2020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阶段检测(原卷板+解析版)湘教版必修3

日期:2025-10-1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25328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0,必修,教版,解析,卷板,检测
    阶段检测(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点分布表] 考点 题号 区域的基本含义 1,2,3,4,5,26(1)(2) 区域发展阶段 7,8,9,14,15,26(3),27(1)(2)(4) 区域发展差异 10,11,12,13,16,17,18,19,28 区域经济联系 6,20,21,22,23,24,25,27(3),29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我国“十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1~3题。 1.以上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2.下列关于所划分四类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读我国长江经济带茶园面积(a)和茶叶产量(b)空间格局变化图,完成7~9题。 7.据图判断(  ) A.2014年,四川茶叶单位面积产量低于贵州 B.与1984年相比,2014年云南茶叶单产大幅度提高 C.1984~2014年,湖南茶叶产量持续下降 D.1984~2014年,浙江茶园面积逐年上升 8.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的转移方向大致是(  ) A.西南 B.西北 C.东北 D.东南 9.1984~2014年,长江经济带茶叶生产重心转移的原因有(  ) 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 ②国家政策导向 ③西部生态环境良好 ④西部生产成本低于东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甲、乙两图,完成10~12题。 10.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11.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1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②⑦⑧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3~15题。 13.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A.都位于入海口处 B.都位于我国季风区 C.土壤都比较肥沃 D.都是平原地区 1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