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33499

高考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陷阱,你跳过去了没有?

日期:2024-05-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77次 大小:274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文本,高考,论述,实用类,阅读,陷阱
  • cover
高考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陷阱,你跳过去了没有? 01论述类文本阅读 01 ?不识命题陷阱 【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 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3)调: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解决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 1.以偏概全(绝对化)。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5.主次颠倒。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混淆是非(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7.无中生有(信息遗漏)。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8.混淆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只有……才 ????充分条件:只要……就9.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10.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02 ?概念理解不清 【易错点】概念理解不清“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通常是指: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分析与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该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此为命题的重点,尤其要注意。2.指代类词语。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 【对策】注意“两个区别”和“八大关系”。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