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8339522

苏科版(2018)八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2.3构建身边的网络 教案

日期:2025-10-1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327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科版,2018,八年级,全册,信息技术,构建
  • cover
构建身边的网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第2章《走进网络世界》的第2节“构建身边的网络”的内容,主要学习的是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常见应用,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内容也比较抽象。本课内容属于新授课,1课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网络以及网络的应用一直是学生特别有兴趣的,特别期待的,他们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及应用已不是从零开始,特别是对因特网的使用已相当的熟悉,对电子邮件的使用已不陌生。然而网络知识模块的内容理论知识偏多,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对网络系统知识了解少之甚少,让学生了解、熟悉这些相关网络设备并培养对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 【设计思想】 利用任务驱动法,采用技能掌握—应用的教学模式,通过呈现一系列的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同时掌握新的知识,并通过技能应用达到理解、消化和深化知识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联网设备。 (2)简要了解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理解因特网的两类网址及其对应关系。 (3)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式,知道所需的软硬件及简单原理。 (4)掌握简单的连接技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探究学习到师生总结提炼,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达到理论的提升。 (2)通过网络连接的模拟实验进一步了解硬件的功能,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体会网络在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不畏困难,合理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竞答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行为与创新 (1)通过学习,学会分析需求,根据需要合理选择设备连接网络,解决现实问题。 (2)能利用网络为学习和生活服务。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 1、IP地址 2、域名的含义、组成结构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址的理解。 【评价方法】 引导式教学,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驱动。 【课前准备】 极域电子教室系统、课件、基础网络设备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家的计算机能上网吗?你对网络了解多少? 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揭示课题,出示学习内容:苏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2章《走进网络世界》第2节《构建身边的网络》。 二、学习新知 1、老师结合课件讲解网络相关概念。 ①网络;②网络地址;③网络站点;④网络服务。 学生仔细听讲。 布置任务:在我们学习的机房中哪些设备将我们的计算机连成网络? 【设计意图】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探究活动加深网络概念以及网络设备的认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并实物展示基础网络设备。 学生仔细观察,加深认识。 3、提问:我们曾经利用网络做哪些事情?网络能够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参与或生活中的网络服务,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老师总结:网络的功能 4、老师结合机房讲解网络的分类 5、布置任务:利用英特网完成三个问题,①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是?②中国哪一年正式接入因特网的?③中国四大骨干网是?并引出IP地址概念。 学生自主探究,适当时候老师结合课件讲解IP地址。 提高:老师展示课件中关于网络地址、网络站点的更多知识。 学生上网自主查阅。 老师利用IP地址访问百度、谷歌等常见网站,引出域名概念,并详细解释其结构、组成以及常见机构名和顶级域名。 提高:老师展示课件中关于网络服务的更多知识,补充介绍ping命令的使用。 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