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8377392

4.2以礼待人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35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待人,教案
  • cover
4.2 以礼待人 一、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生活中各类礼节和礼仪,知道礼貌待人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展现文明有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明有礼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社会和谐的价值。 重点:文明有礼的作用。 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师准备:搜集文明有礼的事例。 学生准备:复习上一课所学,预习本课内容。 故事导入一: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南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邑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南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从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故事导入二: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问题:阅读上述故事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悟?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最起码的要求。做到言谈举止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以礼待人。 (一)礼的含义、主要表现及重要性 过渡语:小时候,我们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对小孔融的有礼记忆犹新。我们看看下面这位同学的做法是否有“礼”? 教学活动一:情境讨论———文明有礼使人安身立命 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 (2)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 点拨提示: (1)到了就餐地点后,“小岩抢先坐在沙发上,把脚放在茶几上,自顾自玩手机”说明他不懂得谦让,不注意坐姿优雅,而且不注意帮家长分担聚餐安排;“朋友来了,不主动打招呼,眼睛没离开手机”说明他不尊重客人;“菜刚上齐,他就拿起筷子夹菜吃”说明他不注意待客礼仪;妈妈提醒他,他“很生气”,说明他不懂得以礼待人。小岩正确的做法是:客人来之前帮忙查看聚餐安排,到家后请客人先入座,注意端正坐姿,客人来时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动筷子。 (2)如果我是一起就餐的客人,我会觉得小岩缺乏道德修养和交际能力,而且觉得他根本不尊重我;我会找个借口早点离开。 教师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礼仪故事———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知识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